南京又现血荒 不少手术被迫推迟

新华报业网讯 “昨天下午接到血液中心通知,A型和O型血用血紧张,让我们加强临床调剂。”继春节、夏季血荒之后,南京一些医院陆续接到第三波“限血令”。对于今年频繁发生的血荒现象,记者采访中发现,“抽自己的血给自己手术”这类不花钱还节约用血的方式很多人还不知情。

  □事件

  要手术了,却遭遇血荒

  “如果不是用互助献血和自己的血,干等的话,我的手术还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今年58岁的朱放因为髋关节肿瘤,住进了医院。检查,诊断,制定手术方案,一个星期后,医生通知朱放礼拜三手术。然而,到了礼拜二晚上,医生走到他的病床前,抱歉地通知他:因为临时有肝移植手术,医院库存A型血小板不够,手术无法如期进行,建议延迟几天,择期手术。

  “我们可以等血,但肿瘤不等人啊,万一转移了,或者癌变了怎么办啊?”朱放的爱人徐兰兰焦急万分。二话没说,她立即让医生抽取自己的血液准备给“老头子”做手术,结果血型不符。“总是拖着也不是个事啊,”焦急的徐兰兰四处打听,医生告诉她,在血液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互助献血和自身储血式输血的方式,在手术前将自身的血抽出来一部分,储存在医院冷藏,供手术时再用。

  储自己的血救自己的命

  因为髋关节置换创伤大、出血多,临床上用血量较大。因此,医院采用了“蛙跳式”储血方式,为朱放储备血液。第一次采集了300毫升的血后,隔一周,工作人员从4℃的恒温冷柜里将300毫升血取出来输入朱放的体内,与此同时,从另一条手臂上抽出600毫升。由于输入了300后抽出了600,一进一出,等于依然抽出300毫升,身体不至于吃不消。仅仅一个礼拜时间,朱放用自己的血成功地进行了手术。事后,朱放了解到,如果硬等的话,可能要半个月到一个月时间。经此折腾,让朱放夫妇感慨不已,原来储自己的血竟然可以救自己的命。

  据了解,临床上,外科骨科、脊柱外科、心脏外科、肝胆外科等用血大户今年以来频频遭遇血荒,个别月份一些手术被迫暂停,有的则择期个把月。病人焦急,医生也如热锅上的蚂蚁。但选择用病人自身的血进行手术的还不多,很多人被迫继续择期。

  □反映

  抽自己血手术,很多人不知道

  “手术前将自己的血储备下来,手术时自己用,还有这样的事?”对于临床上“术前抽血,手术中使用”的储血式自身输血这样的新鲜事,记者采访中发现,很多市民对此还是第一次听说。“自己储备用血,要不要钱啊?”“向谁申请呢,血液中心还是医生啊?”“听说医院不可以采血的,难道要去血液中心抽血,然后再拿到医院吗?”对于储备用血如何操作,市民知之甚少。

  据鼓楼医院输血科主任李平介绍,目前临床异体用血一个单位(200毫升)要210块钱,而储备自己的血只要花保存的钱就行了,前10天每天8块钱,后十天不要钱。如果一个手术病人手术中要用800毫升血的话,单纯用自己的血可以省下2000块钱左右。

  储自己血手术,咋没宣传过

  “要是早点知道还能储备自身用血,也不至于拖了一个多月才手术了,”今年春节前,因为慢性阑尾炎发作,市民周女士希望赶在年前做手术,好回家过个安稳年。“偏偏不巧,我就遇上血荒,等了两个礼拜,都没血,”周女士说,后来,医生明着跟他们说,血不够用,要保急诊和危重病人,这种小手术还是早点择期好。无奈之下,在医院住了一个礼拜后打道回府,手术一直拖到今年4月份。

  “要是早知道有储备用血,我就用了,也不至于拖了几个月,怎么就没听说呢?”周女士疑惑不解。然而,让周女士纳闷的是,“既然可以储备自身用血,医生怎么没有提醒我们呢?而且,血不够的时候,也没听血站的人说嘛……”

  记者了解到,临床上一般的用血大多来自异体,称之为异体输血。对于很多市民来说,储备自身用血还是个新名词。这几年,血荒出现后,临床用血不足,渐渐的让自体输血走上台前。由于市民早已习惯了花钱支付用血费用,加上宣传不到位,导致市民对用自己的血给自己手术还缺乏了解。

  □记者调查

  自体输血手术比例应不低于15%

  专家介绍,临床上,自体输血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储血式自体输血,即在手术前分期抽血储存起来,在手术中使用;另外一种是术前等容血液稀释自身输入,也就是麻醉前抽血,然后输入等量的液体,手术后再将抽出来的血输进去;还有一种是回收式自身输血,这种方式多用于外伤、肝脾破裂等大出血,通过特制的容器将血收集起来,回输到体内。

  自体输血的优点除了不用花钱支付用血费用,还能减少感染机会,自身输血可以很好地杜绝输血传播疾病的危险,如病毒性肝炎、艾滋病、巨细胞病毒等,同时还可避免输异体血导致同种免疫反应所带来的疾病。更重要的是可以节省血源,又可解决稀有血源缺乏的困难。但遗憾的是,“国家规定,每年应该有15%的手术采用术前等容血液稀释自身输血,但我们医院一年只能接到一两例。”南京某医院一位专家说,在三种自体输血方法中,术前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自身输血最主张用,也是最安全的。即便储血式自身输血,也就十来例而已。

  病人住院周期长,医生不太乐意

  对于国内自体输血技术普及不够的问题,一位业内人士介绍,主要在于宣传不到位。他分析说,血液保存最长一般不超过35天,以前血液供应不紧张的时候,为保证采集的血能够在保质期内及时用掉,相关机构对自体输血的宣传不多。另一方面,临床上,如果使用自体输血的话,抽血要放上一两天,等身体恢复,病人才能手术,这段时间,病人住在医院里无法治疗却占着床位,导致病人住院周期延长,影响科室效益,因此医院、医生也不大愿意,还不如直接从血站拿血方便、快捷。

  “现在呼吁自体输血,也是被逼出来的,血真的不够了,”这位业内人士说。

  日本80%至90%的择期手术病人用自体输血

  据南京市第一医院输血科主任张瑞生介绍,有研究发现,如果自体输血技术能全面推开,至少可减少医院三分之一的异体血用量。今年以来,该院就已进行300多例自体血回输,节约血液10万毫升,帮助那些真正需要输别人血的病人。

  专家介绍,目前,自体输血已成为一种新兴趋势,许多发达国家对术前存血已广泛使用,副作用极少。在日本,80%至90%的择期手术病人术前会备好自己2至3个单位(400至600毫升)的血,在美国,一些医院自体血回输量已占总用血量的15%。但目前,国内还无法达到这一数字。

  南京A型和O型血最紧张

  记者从南京市血液中心了解到,今年以来,南京血液供应一直紧张。其中,最紧张的是A型和O型血,相比之下,AB型和B型则并不紧张。

  据介绍,临床上,由于A型和O型血再次闹荒,本周开始,一些医院已经陆续接到了来自血液中心的电话通知,要求医院“省着点用”,加强调剂,医院的一些病人再次面临着择期手术的无奈。作者:戚在兵 
  
 
 
(责任编辑:labweb)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