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广州4月18日电 (杨薇 王丽霞)广州中山大学18日对外宣布,该校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宋尔卫和他的科研团队发现了乳腺癌细胞中一种新型的炎症因子。据悉,它能促进乳腺癌细胞的浸润和转移。业内人士指出,这一发现为开发用于治疗肿瘤的治疗性抗体和小分子化合物奠定了基础。
据介绍,乳腺癌细胞的转移是女性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它之所以发生转移,除了癌细胞本身的因素外,还跟癌细胞周围的非可控性炎症反应有关。
非可控性炎症在癌症的发生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和恶性肿瘤之间所形成的调控网络,涉及众多的基因或蛋白质、非编码RNA和代谢小分子等各种分子元件,彼此间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形成多维的和动态的“互联网”。
因此,研究分析非可控性炎症与恶性肿瘤相互作用的动态调控网络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成为当前许多科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
近几年来,宋尔卫和他的团队对非可控性炎症在乳腺癌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新发现了乳腺癌组织中一个重要的非可控性炎症因素,即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它可以通过分泌炎症因子CCL18促进乳腺癌细胞的浸润和转移。
宋尔卫指出,乳腺癌组织中分泌CCL18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越多,乳腺癌病人发生淋巴结和器官转移的机率就越大,而预后就越差。
不仅如此,CCL18也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尚未发现相应受体的炎症因子,对其受体认识的缺失一直制约了医学界针对CCL18的治疗策略。
最终,宋尔卫团队和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院姚雪彪团队共同努力攻关,分离并鉴定了CCL18的受体是一个新型的六次跨膜蛋白PITPNM3,而非传统的七次跨膜蛋白。他们通过阻断或沉默该受体,可以达到逆转CCL18对乳腺癌细胞转移的促进作用。
此项研究得到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和科技部“973”项目的支持。
据校方介绍,此项研究成果于2011年4月12日发表在知名国际科学期刊《Cancer Cell》。同期还发表了国际著名学者Alberto Mantovani教授及其同事对这项研究成果意义的评述,他们评价认为这一发现在肿瘤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且利用趋化因子治疗肿瘤的策略已进入临床评估阶段。完
(责任编辑:lab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