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学电机工程系研究发现诊断癌变细胞新技术,该技术从器官组织表皮外,引入最少量的染剂,即可扫描取得细胞核3D影像,加以辨识正常细胞与癌细胞。由于可穿透皮肤及黏膜,并于上皮组织产生足够光倍频信号亮光,直接产生清晰的扫描影像,不会有光毒性及光漂白失真等问题。? 这项技术将有利于研究皮肤癌、口腔癌、肺癌等癌症组织、癌前组织、与正常组织,在结构上的不同以及各种份子蛋白表达上的差异。未来在临床将有助于在不需切片的情况下,直接诊断出癌细胞。目前扫描设备每秒中可取得三张影像,较静态的生物组织容易取像,但进入活体扫描仪官组织时,会因呼吸、心跳等因素而造成影像模糊,因此未来若采用更高速的系统,即可运用在人体上。
肿瘤是机体局部组织在多种内在和外在致瘤因子作用下,逐渐发生持续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肿块。目前检测癌细胞的技术需从生物体切片、处理癌症组织再加以染色进行病理检验,切片通常会出血、留下伤口,且每次切片通常要间隔三个月,染色用的显影剂也会污染组织,这种技术也有可能会让癌细胞扩散,过程不仅复杂费时,所得到的生物影像也有光学局限性,即无法做出完整的判断。
摘自《科讯网》
(责任编辑:labweb)
台湾开发出诊断癌变细胞新技术
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