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揭示乙肝病毒“生活方式”

记者今天从复旦大学获悉,该校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科研人员合作揭示了乙肝病毒在患者体内不为人知的“生活方式”。相关研究成果2月22日在线发表于《临床研究杂志》。

    在该校袁正宏研究员指导下,公卫中心科学研究部博士张小楠在bDNA信号扩增技术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成功建立了一种能够在组织水平显示cccDNA分布的原位杂交技术。研究人员将该原位杂交与乙肝病毒主要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获得了病毒核酸与蛋白质的综合图像。令人意外的是,乙肝病毒抗原与核酸在单细胞水平呈现惊人的“马赛克状”分布。研究证实,经过一年以上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肝细胞内仍存在乙肝病毒的cccDNA。综合前人研究发现和本课题观察结果,研究组提出在单细胞水平乙肝病毒存在“抗原富集期”“DNA富集期”和“潜伏期”的“三阶段”假说,推测患者体内肝细胞生理水平和病毒复制活跃度的变化可以导致这三个阶段的相互转换。

    专家认为,该方法可以用来监测慢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后cccDNA的清除情况,从而为评价抗病毒药物清除病毒的潜力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平台。

(责任编辑:zqg)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