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8月11日讯(通讯员 曹微微)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输血科工作人员近日在常规的血型鉴定工作中发现两例正反定型不符的疑难血型,通过一系列血清学实验和唾液鉴定,该院专家确认一例为“类孟买B型”,另一例为B(A)表型。这2例血型是比“熊猫血”更珍稀的罕见血型。
李碧娟教授(右)和输血科沈亚梅老师对稀有血型病人的血样进行血型鉴定
14岁男性患者小李因颅内动静脉畸形入院,血型检测发现其正定型为O型,反定型却为B型,通过对其血液和唾液详细检测后,最终鉴定其血型为罕见的“类孟买B型”。类孟买型是人类红细胞血型Hh血型系统中一种罕见的血型,其红细胞上无A、B、H抗原,血清中除有抗A、抗B抗体外,尚有抗H抗体,而唾液中则可以找到H及A或B物质。类孟买血型世界各地都十分罕见,非常珍稀,比“熊猫血”要珍贵得多。据文献报道,类孟买血型发现概率约为三十万分之一,目前国内发现报道不到50例。出现该血型的原因可能包括人种、基因突变、遗传、地域等。
由于专业知识及技术水平的限制,该血型的漏检率、误检率非常高。小李之前在当地医院检测血型时就被误诊为O型。除了血型鉴定容易漏诊或误判外,需要输血时也不容易,就像寻找“恐龙血”一样艰难。此类稀有血型的患者输血途径共有3种:自身输血、亲属间同型互助献血、他人捐献。由于小李是未成年人,不适于自身输血,该院输血科已对其直系亲属进行了鉴定却都为正常血型(患者双胞胎弟弟的血型是正常O型血),这就意味着该患者需要用血时,需要输注“类孟买B型”血,否则可能导致溶血反应。值得庆幸的是,该患者的抗H抗体较弱,这种抗体在4℃起反应,在37℃不反应,从体外反应看,在紧急无可供血液时给予输注相同ABO血型血液应无太大风险,所以在紧急情况下该患者可以输注B型血,但这种血液必须经过加温处理。目前,该院专家已为小李备好手术用血,其手术如期进行。
另一例稀有血型的患者是位因腰椎椎管狭窄入院手术的73岁男性彭某某,在术前准备的常规血型检查中因正反定型不符被发现,其正定型为O型,反定型却为B型,通过对其血液和唾液详细检测后,最终鉴定其血型为B(A)。B(A)血型是一种非常罕见的ABO亚型,国内于1985年首次报道,目前发现的B(A)血型以黑种人为主,在中国人群中非常罕见.。B(A)血型被认为是遗传学上的B型,但其红细胞上同时表达弱A抗原和较强B抗原,且遗传上呈顺式遗传方式。红细胞血型鉴定大多表现为AB型,严重影响血型鉴定及输血安全。
B(A)血型的患者无论血型鉴定为B型或AB型,输血时都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接受AB型红细胞或者B型血浆都可能会造成交叉配血不合或溶血性输血反应。B(A)血型的献血者若定为B型,患者红细胞上的的A抗原可能会造成交叉配血不合或溶血性输血反应;若定为AB型,其血浆中含有的抗-A也可能会造成交叉配血不合或溶血性输血反应。对B(A)血型的患者输血,理想的血液是B(A)血型血液,但来源几乎无可能,一般红细胞可用B型或O型浓缩红细胞,主侧配血相合即可,血浆用AB型血浆;也可以考虑自身输血。
该院输血科主任李碧娟教授提醒,输血科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遇到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对待。由于方法学及实验室条件的局限性,稀有血型在血型血清学分型中可能被误判或无法判型,建议标本送往有条件的实验室进行进一步检测,得到准确血型结果。切不可盲目输注O型血,类孟买型的患者不能输O型血,会导致其溶血。
由于稀有血型的备血极其困难,李碧娟教授建议稀有血型个体进行自身输血,安全经济。正值青壮年时期的人,每年可以储存两袋自身血液,而冰冻封存的有效期限可长达10年。另外,呼吁稀有血型个体在别人急需时积极伸出援手,各地血液中心可以建立稀有血型之家,在关键时刻挽救患者生命。
[来源:大众卫生报]
(责任编辑:陈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