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上半年,宜宾市部分区县已经用完了全年的医疗用血计划。输血有风险,血液不能滥用。近日,市卫生局、市中心血站、市卫生执法支队成立临床输血专家联合督查组,对全市医疗机构进行了医疗临床用血专项检查。 医疗用血增长快 昨(2)日,市中心血站办公室主任曾伟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市参加无偿献血的城乡居民共计12432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6.4%,献血总量4335800毫升,增长22%,向全市医疗机构供应各类血液成分制品33864个单位,成分输血率继续保持98%以上的较高比例,继续保持了全市医疗临床用血100%来源于无偿献血,无偿献血100%来源于自愿无偿献血的目标任务。在此期间,从未发生一起因输血传播疾病而导致的医疗责任事故和重大差错,确保了全市医疗临床用血和血液的质量安全。 曾伟说,全市人口为520余万的宜宾,医疗临床用血量在四川省市州中仅次于绵阳市。全市采供血量,每年以15%—20%的速度增长。今年上半年,宜宾市部分区县已经用完了全年的医疗用血计划,其他区县的医疗用血量也是“时间未过半,任务已过半”。为抑制全市采供血量增长过快的势头,相关部门进行了此次医疗临床用血专项检查。 患者输血有风险 曾伟介绍,输血是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不得已采取的一种医疗手段。宜宾的采供血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检验标准,以确保医疗用血安全。但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比如艾滋病毒有窗口期、潜伏期,现有设备无法确保完全控制。因此,医疗用血客观上存在风险。医疗用血的原则是:能不输就不输,能少输就不多输,实施科学、合理、规范用血。 医疗用血需规范 据了解,目前宜宾市共有具有临床用血资质的医疗机构117家。8月17日至今, 临床输血专家联合督查组分赴全市十区县,对各区县县医院、中医院、保健院等40多家医疗临床用血机构的医疗临床用血情况进行了检查。从检查情况看,医疗机构用血不规范、滥用血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医生对输血指征的把握不够严格。 市中心血站一专家称,出现医疗用血不规范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医务人员欠缺医疗用血的专业知识,在一些基层医院表现较为突出。患者出现出血症状,有的可以采用输液等治疗手段使其康复,而不是一定要采用输血手段进行治疗。另外,部分患者及其家属因有“输血可补充营养”的错误观念,主动要求医生输血,造成“安慰输血”、输“人情血”、输“关系血”等现象的存在。 专业培训在开展 曾伟说,血液是有限的、宝贵的医疗资源。要确保全市医疗临床用血安全,使医疗用血科学、合理、规范,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方面,督导检查要常态化,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医疗用血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医疗用血的专业知识水平,让医生在医疗用血问题上当好“守门员”,严格把关 。8月上旬,市医学会医学检查及输血专委会举行了临床输血医学知识培训。近期,临床输血医学知识培训还将继续进行。 此外,对普通患者要加强医疗科普知识的宣传,避免进入“输血有益无害”的思想误区,以积极配合医生实施科学治疗,避免滥用血现象的发生。
(责任编辑:labweb)
宜宾市开展医疗临床用血专项检查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