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有幸受邀参加山东省第二十七次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此次大会邀请了众多国内知名检验专家进行授课,规模在省级学术会议上空前,参会人数1200余名,现场高朋满座,小编也同山东的检验同仁一道认真听了每一位专家的讲课,且受益匪浅,觉得有必要将专家授课的精髓传播给大家,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何况这是孔孟之乡,泰山之“石”;知识无界,他们的年会,我们也应该好好的学习一下,或许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启发。此外,此次会议还有现场直播,全国各地的检验同仁均可足不出户的学习全国各地专家的讲课。
小伙伴们!小板凳准备好,开始啦……
17日下午的报告为前瞻性报告,第一阶段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培昌教授和广西医科大学附一院的秦雪教授主持;第二阶段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关秀茹教授和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段勇教授主持。
第一位演讲的专家为南方医科大学副校长/珠江医院院长王前教授,王教授给我们带来的报告是《医教研协同发展,全面提升检验学科建设质量》。首先王教授从“新医改形势下学科建设之思考”开始,谈到新的医改环境下,以广东为例,取消药品加成、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对大型医院的影响,以及五项重点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接下来又谈到公立医院检验学科集约化外包的趋势、外包形式和方法。最后,谈到医学检验科的建设和发展,认为医教研整合是将临床、科研、教育三者密切融合在一起,使临床治疗、医学研究和医学教育环环相扣、密不可分。王前教授提出医教研协同发展是全面提升检验学科建设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建设一流检验学科外部要求的有机统一,应该成为检验科发展的基本定位,提出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发挥检验科的平台和资源优势,探索检验科内涵发展的有力举措,是检验科未来发展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同时呼吁检验医师团队的培养,认为检验医师的团队建设是解决临床沟通困难的必然举措。总结了在医教研协同发展实践基础上,对新形势下打造医教研共同体提出了若干思路和举措,可为同类医院检验科发展提供借鉴。
第二位演讲专家为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仲人前教授,仲教授的研究方向为自身免疫性相关疾病的检测,早年一直从事自身免疫性肝病和自身抗体的研究,且在该领域有较深的造诣,此次仲教授给我们讲的是《自身抗体临床应用的再认识》。仲教授从抗核抗体的指南开始介绍,自身抗原、自身表位扩展、疾病的筛查、预测疾病等多个方面重新对自身抗体进行充分详细的再认识;最后,抛出“自身抗体:朋友?!”这一有趣的话题进行科学的讨论,并举了大量的例子,且发现健康者自身抗体数量高于许多疾病患者的自身抗体数量,寓意着自身抗体兴许就是我们的“朋友”!当各种致癌因素或变异细胞攻击人体时,机体的免疫系统能识别出这类细胞内表达异常的蛋白,经免疫生物信号放大系统可产生特异性自身抗体。自身抗体与传统血清学标志相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第三位演讲专家为江苏省临检中心常务副主任许斌研究员,许研究员对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有较深研究,且是CNAS的评委,许研究员向参会人员解读了新版实验室质控标准,从实验室的质量管理、风险管理与风险分析以及新C24文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随后又谈到不精密度、质控纠偏的目的等内容。在临床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中,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核心部分,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手段。许教授详细讲述了质量控制的各种概念及规则,强调了质量控制新理念在临床检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位演讲专家为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院长、甘肃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苏海翔研究员,苏研究员向大家介绍了目前国内肿瘤的流行病学现况,并阐述了癌症治疗取得重要进步的4个原因,以“如何抓住精准医学契机,促进检验医学事业发展”为切入点,认为在分子肿瘤诊断的趋势下,个体化精准医学模式必须以基因学为基础,指出靶向基因检测的临床应用及肿瘤个体化检测新进展将为临床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对参会人员的科研方向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
18日上午为本次大会的开幕式,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检验中心主任张义教授主持,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院长王传新教授致开幕词。随后泰安市政协副主席、泰安市中心医院院长刘军教授、山东省医学会副秘书长张林教授、山东大学常务副校长王琪珑教授上台致欢迎词。
随后,山东省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副主委、济南军区总医院实验诊断科主任胡成进教授对参加2017年全国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获医院优秀组织奖、医院学术贡献奖、地市优秀组织奖和地市学术贡献奖的团体进行表彰,并邀请专家颁奖和获奖团体代表上台领奖。
主会场第一阶段由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检验科主任王成彬教授和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常务委员、安徽省立医院感染病院副院长马筱玲教授主持;第二阶段由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常务委员、江苏省人民医院检验学部部长潘世扬教授和青海省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主任委员、青海省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阿祥仁教授主持。
第一位演讲专家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心脏病学院Fellow张运院士,张院士给大家讲的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孟德尔随机研究的新发现》,张运院士介绍了近年来孟德尔随机研究方法作为一种研究工具,弥补了传统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的不足,尤其在RCT(随机病例对照)研究上更为明显;其后重点分析了分子标志物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因果关系,并通过孟德尔随机研究的方法列举了LDL-C、NPC1L1、HDL-C、TG、FBG、CRP、IL-6R及炎症相关指标对冠心病发病的影响,发现HDL-C与冠心病的发病并无明显相关性等,颠覆了传统上认为HDL-C是冠心病的保护因素而TG是危险因素的认识。最后张院士提出孟德尔随机方法存在的局限性,还需开发一些新的技术进行完善,从而使其成为临床研究的强大工具。
第二位演讲专家为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杨正林教授,杨教授是学术界的“大牛”,在Lancet、Science、Nature等世界一流期刊均发表了学术成果,累计影响因子700多分,被引用3000余次。杨教授给大家讲的是《遗传性疾病的精准医学》,杨教授首先介绍了遗传性疾病对我国人群的影响,并对精准医疗的再定义进行解释,认为精准医疗应该从精准诊断、精准资料和精准预防3个方面进行解释,且“精准”永远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研究发现终会更精准于现有的研究;杨教授随后介绍了遗传性疾病的分类,包括染色体病、单基因疾病、多基因疾病和线粒体病;杨教授团队十几年来致力于老年黄斑性病变(AMD)的研究,揭示了相关基因与血管类病变及AMD的关系,并取得了重大的研究进展,未来将通过精准的基因治疗解决当前AMD面临的困境。最后对遗传性疾病精准医学做进一步展望,提出需要发现更多的遗传性疾病易感基因及突变位点,完善疾病基因及其突变数据库。
第三位演讲专家为山东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王欣教授,王教授为大家带来的是《精准医疗与转化医学时代——淋巴瘤诊断治疗》的专题演讲,王教授认为淋巴瘤的基因分析和分子诊断越来越重要,分子诊断逐渐开始在淋巴瘤精准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分子特征将会作为淋巴瘤鉴别诊断的标志,提出将来淋巴瘤的研究重点将是基于患者的基因变异设计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
第四位演讲专家是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易凡教授,易教授给大家讲的是《糖尿病肾病的易感因素及预防策略》,易教授认为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与免疫调控密切相关。其后主要介绍了模式识别受体NOD2等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探讨其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可以针对性的对糖尿病肾病进行预防干预,为糖尿病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18日下午分会场
第一分会场演讲的专家有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常务委员、江苏省人民医院检验学部部长潘世扬教授,上海市医学会分子诊断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实验诊断科主任高春芳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关明教授,石家庄市第五医院副院长戴二黑教授。
潘世扬教授演讲的题目是《新肿瘤标记物研究及临床应用》,潘教授详细阐述了当前肿瘤等重大疾病核心标志物研发及转化过程所面临的难题,他认为新肿瘤标志物的发现能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的帮助,可推动包括肿瘤液体活检在内等新技术的进展,并指出我国检验医学工作者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研发临床肿瘤等重大疾病核心生物标志物并且实现临床转化。
高春芳教授演讲的题目是《基于NGS的乙肝相关原发性肝癌HBV基因组特征研究及应用》,高春芳教授分析了当前HBV基因变异研究的热点及对HBV相关肝病临床管理的重要性,她指出结合下一代测序大数据及智能数学模型(ANN,SVM,PCA,KNN等),基于HBV基因组特征所建立临床适用的肝癌HBV风险预测模型、病程预测模型,将对临床实现早期精准诊治和个体化随访、提高临床肝癌早诊率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关明教授以肺癌脑转移检测为切入点,指出了传统手术、影像学检测技术存在的不足,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很难在外周血中检测到游离DNA(ctDNA),脑脊液数字PCR检测成为脑肿瘤检测的突破点。随后关教授通过一些实例说明运用数字PCR对脑脊液中的ctDNA进行检测更有利于脑肿瘤的临床疗效评估、肿瘤复发动态监控等。
戴二黑教授演讲的题目是《丙肝流行病学及实验室检测》,认为慢性丙型肝炎是进展性疾病,且发病率逐年上升。戴二黑教授首先介绍了HCV病原学及我国丙型肝炎流行病学状况,以丙型肝炎实验室检测方法及治疗进展为重点,提出目前丙型肝炎防治面临的挑战,指出规范检测和治疗势在必行!
第二分会场演讲的专家有福建省医学会检验医学会主任委员、福建医科大学一附院检验科主任欧启水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副主任贾玫教授,中日友好医院检验科、输血科主任曹永彤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主任明亮教授。
欧启水教授演讲的题目是《分子诊断实践与思考》,欧启水教授主要从线粒体病、HBV感染、隐球菌感染和卡式肺孢子菌感染这4个方向介绍了当前实验室分子诊断的现状,并提出了分子诊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子诊断临床需求很多,应当鼓励分子诊断工具和临床问题的跨界融合,加强管理,明确并提升其诊断价值和能力,避免滥用。
贾玫教授演讲的题目是《ST2——新一代心衰管理标志物》,贾玫教授首先介绍了我国心力衰竭面临的巨大挑战以及与心力衰竭有关的蛋白标记物,并详细阐述了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T2)在心力衰竭筛查、诊断和治疗中/后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最佳的心衰预后标志物。
曹永彤教授演讲的题目是《EPHX2 R287Q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相关性研究》,曹教授围绕全球及中国范围内的糖尿病肾病发病情况,对肾脏疾病易感基最新研究进展展开报告,重点对EPHX2基因R287Q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明亮教授演讲的题目是《临床实验室设计》,明亮教授介绍了临床实验室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基本因素以及临床实验室的总体布局,强调了实验室的安全要放在首位,并提倡采用分隔式和开放式实验室相结合的模式,并且还以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和HIV检测实验室为例详细阐述了特殊实验室的设计要求。
第三分会场演讲的专家有上海市临检中心主任、《检验医学》杂志主编王华梁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检验科主任刘文恩教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检验科主任张新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主任应斌武教授。
王华梁教授演讲的题目是《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及趋势》,报告中总结了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二个层面。强调了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已不仅仅停留在具体的测定结果上,而有着更广泛、更全面的要求。坚信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知识创新与管理创新必将极大地促进质量管理的发展,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也将更加丰富。
刘文恩教授演讲的题目是《感染性疾病快速诊断解决方案》,刘教授向参会人员从整体上介绍了一些常见感染性疾病快速诊断的方法。并针对疑似分枝杆菌、疑似艰难梭菌、疑似布鲁菌及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做了详细报告。最后总结了各种病菌感染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并对未来检测技术的发展做了进一步展望。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检验科主任张新教授演讲的题目是《临床常用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建立与应用》,张教授认为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临床检验已成为疾病诊断、预后判断、疗效评价及健康监测的重要手段,检验项目的参考区间则是疾病诊断和健康评估最主要的依据。张教授详细介绍了临床常用检验项目参考区间行业标准、参考区间的建立及参考区间的验证,并提出临床实验室每一位工作人员应关注行业标准、指南或专家共识,临床实验室在引用参考区间时,应有明确的出处,并加以验证。
应斌武教授演讲的题目是《结核病的分子诊断技术进展》,应教授从四个方面介绍了结核病,包括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现状、分子生物学诊断,诊断技术发展的多元化及华西医院的结核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讲解了传统的抗酸检测技术及新型的以核酸为靶标的检测技术,分析了其优缺点。结核诊断技术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实现了诊断技术便捷化、检测样本多样化、技术产品本土化、测序技术和数据平台的标准化,大大加快结核杆菌药物敏感性快速检测的研发速度,明显提高对耐药性结核病患者的诊断。最后介绍了华西医院结核及耐药实验室检测流程,正在开展结核感染的宿主因素相关研究以及结核病生物样本库的建立。
随后举行了青年学者演讲大赛,并给获奖者颁奖,最后王传新院长对此次会议进行总结性发言,齐鲁医院检验科主任张义教授宣布山东省第27次检验医学学术会议闭幕!
会议花絮
最后,对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王传新院长团队对本工作的支持及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王厚江老师提供的图片,在此一并感谢!
(责任编辑:陈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