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4日19:00,「检验结果互认专题讲堂——检验结果间可比性论坛(二)」在《临床实验室》视频号独家上线直播,该论坛由《临床实验室》编辑委员会主办,奥森多医疗(中国)贸易有限公司协办,论坛围绕干湿化学比对相关内容进行解读分享。「开场·致辞」首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检验科主任段朝晖教授致辞并主持论坛启动。随后论坛执行主席、原北京医院研究员郭健教授致辞。郭健教授表示:干化学式生化分析仪因其管路简单、抗干扰能力强、能避免携带污染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急诊检验领域,但使用干化学分析系统也有面临着干湿系统间结果可比性的问题,尤其在检验结果互认的大背景下,医疗机构内不同检测系统结果间的可比性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了,今天晚上专家的讲课围绕“干湿化学比对相关内容”进行解读分享,希望大家能够有所收获。「学术报告·壹」随后,论坛的专题讲座环节正式开始。第一个带来分享的是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副主任许建成教授,题目为《干化学在急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许建成教授表示:AACC美国临床化学会在2019年发表的一个论文中描述了选择生化分析仪通常考虑的8个要素,如手动维护、是否需要湿校准品、校准间隔等,相比之下,干化学分析仪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在急诊方面。目前来说,质量指标对整个实验室的质量监控,尤其对分析前、中、后整个检测过程的误差监控,是一个良好的工具。接着,报告对生化项目检测中误差进行了分析,结合数据及案例重点介绍了水质的污染、残留和干扰物质:添加物干扰、化学干扰、光谱干扰对检验结果的影响。通过对比,干化学是干片,跟样品接触之后才反应,比较稳定,不需使用洗涤液、洗涤剂、比色皿等消耗品;湿化学对用水要求高,污染、干扰均会影响检测结果,且需要管道和排水,干化学无此要求;干化学技术使用反射光原理,因为扩散层/定制层的存在,可以清除一部分添加物、化学、光谱干扰等带来的影响。干化学因管路简单、仅需少量样本、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适用于急诊检验要求。医院为满足不同样本检测需求,可能同时存在干湿两种系统。报告最后,许建成教授分享了医院做的常见生化检验项目干湿系统检测结果比对的前瞻性研究, 26个项目只有7项支持检验结果参考区间转移,一致性较好。许建成主任最后指出,可能关于干湿比对的话题还要继续探讨。「学术报告·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检验科主任陈大鹏教授带来《干湿结果一致性问题的分享与探索》的报告。陈大鹏教授介绍到:目前所在科室有两套生化检测系统,用于门急诊检验使用的干生化流水线,全天24h运行,住院部使用湿生化流水线。随后,报告简单分享了干化学生化仪的优点,缺点在于对环境要求比较高,尤其是温、湿度。干湿化学可以从服务时间、紧急程度、人力资源、样本特点等内容进行合理分配,满足不同临床实验室的使用需求,总体上,干化学适合急诊的检测,湿生化适合门诊、病房常规检测。医院同时存在两套系统也会给临床带来一定的困扰,如,医嘱问题、检测系统差异、参考区间不一致、报告解读等。报告接着分享了科室工作的一些经验,将干湿间问题的临床沟通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全科重视并参与,让临床医生了解干湿系统、结果报告等相关问题。仅靠临床的沟通,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能不能通过干湿结果之间的换算关系,达到检验结果的一致性?《CLSI EP9-A2用患者样本进行方法学比对及偏倚评估》作为比对试验的方案,文件中的方案经过多篇已发表的干湿系统比对文献验证可行,随后简单介绍了试验方案的内容:试验前准备、比对样本准备、比对试验和统计分析并分享了实验室部分项目的比对结果,通过试验结果和不同文献结果发现,不同湿化学品牌与干化学之间可比性的结果不一定一致,即使相同的湿化学品牌,在不同实验室与干化学之间的可比性结果也有差异。可能原因有多种,主要原因是EP9-A2文件试验本身的复杂性,加上手工操作,如果实验室能够采用自动化的程序来代替手工操作,同时制定一个标准化的工作流程,这样比对结果才具有更好的一个可比性或者更好的一个依据。
(责任编辑:dawenwu)
干湿化学比对——检验结果间可比性论坛(二)
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