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28日是第一个被世卫组织认可的“世界肝炎日”。“2011世界肝炎日中国肝炎峰会”日前在北京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教授在此次峰会上介绍说,1992年和2006年的两次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全国的乙肝病毒总携带率平均水平从 1992年的 9.75%降到了 2006年的7.18%,乙肝在我国已从高流行水平降到了中等流行水平。而有效的预防接种,让我国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于2010年下降至0.96%,提前两年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目标。
本次会议还公布了一项针对正在或曾经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生活质量的大型调查结果。调查发现,43.44%的受调查者认为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后,最担心的是治疗效果不好,病毒控制不佳;76.28%的受调查者认为,耐药是抗病毒治疗带来的负担之一;59.41%的受调查者认为社会仍然存在严重的乙肝歧视。这一调查由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联手百时美施贵宝于今年4月启动,历时3个月,除覆盖11个省(市)共15家医院的慢性乙肝患者外,还同时在网络上开展调查,总调查人数为15053人,是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的一次慢性乙肝患者生活质量调查。
庄辉院士指出,乙肝患者应该增强治疗的信心,通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以长期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从而控制或延缓疾病进展。加强医生在抗病毒治疗中的规范性,是减少耐药的关键环节。而患者在初次选择抗病毒药物时,应尽量选择强效、长期使用耐药率低的药物。
(责任编辑:lab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