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辛 本报讯 近日,《发育》(Development)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关于RIM-BP3(RIM-binding protein)在精子形成方面的研究进展,揭示了RIM-BP3参与精子头部形态发生的机制,为男性不育的诊疗和计划生育药品的开发提供了潜在的药物靶点。该工作是在上海生化与细胞所研究员徐国良的指导下完成的,博士研究生周静和杜雅蕊共同承担了主要研究工作。同时,上海生化与细胞所研究员鲍岚、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教授韩代书以及德国马普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教授Ahmed Mansouri也参与了合作。 目前,全球大约有15%的夫妇受到不育症的困扰。为了从根本上实现对雄性不育的诊疗,需要对精子的发生过程和机制有更深入的了解。在这项工作中,研究人员将遗传学手段与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结合起来,研究了RIM-BP3在精子形成(spermiogenesis)过程中的作用。他们的研究表明,RIM-BP3是一个在睾丸中特异表达的蛋白,主要在单倍体时期表达,胞内定位于精子领(manchette)上。小鼠中RIM-BP3基因的缺失会引起精子头部发育的异常,最终导致雄性不育。进一步的探索发现,RIM-BP3与另一精子领结合蛋白Hook1在精子细胞内形成复合物,二者的相互作用在精子领的发育和功能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RIM-BP3在人和小鼠中高度同源,因此该基因可能在治疗男性不育和开发避孕药物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责任编辑:labweb)
我国学者在精子形成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