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冯立中 通讯员李德甫 王一帆)近日,由安徽省合肥市红十字会中心血站、中国科技大学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合作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血液长期保存——红细胞冻干及复水的优化研究”在合肥市通过专家鉴定。这项技术如能运用于临床,将从根本上解决血液长期保存的问题。 从2001年起,合肥市红十字会中心血站联合中国科技大学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共同开展了“血液长期保存——红细胞冻干及复水的优化研究”项目,针对当前红细胞冻干及复水优化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及优化实验,取得了多项成果。 一是系统地研究了红细胞在保护剂添加、降温、冻干、复水、洗脱过程中的损伤机理。经历多次反复实验发现,四步等体积法保护剂添加和四步等渗透压变化法洗涤对红细胞损伤最小。 二是系统地提出了红细胞冻干过程中的渗透性损伤及解决方法,得出聚合物保护剂具有较高的玻璃化温度的结论,发现在不同降温速率下,红细胞冻干复水后回收率的区别。 三是利用修正的卡尔松胞内冰晶生成模型,发现红细胞膜对水的渗透性越大,则红细胞脱水越迅速,溶液损伤加大。同时发现复水时红细胞损伤的膜相变机理。 四是比较不同的复水溶液、复水温度及复水速度对冻干红细胞回收率的影响,测出复水温度在34摄氏度以上效果较好,发现复水时红细胞因吸水和渗透压变化而导致出现体积先增后减再增的现象。根据对上述损伤机理的研究,专家采用不同的优化实验,优化了红细胞冻干的保护剂配方和降温、冻干、复水及保护剂洗脱程序,研制了一套红细胞冻干保存的方法。 鉴定专家认为,该项目建立并优化了红细胞冻干复水的技术参数;在渗透性损伤的研究、保护剂的优化、降温速率等因素对红细胞冻干的影响和程序选择方面,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和先进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建议尽快开展体内试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责任编辑:labweb)
我国找出血液冻干保存优化方法 血液有望长期保存按需使用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