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拥有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我国,竟有约45%的医务人员不知道诊治乙肝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标准。为了填补这一惊人的空白,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订的中国首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简称《指南》)目前正式发布。 近年来,乙肝抗病毒药物不断面世,给医务人员带来新的治疗选择,也给治病心切的乙肝患者带来了希望。但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庄辉教授指出,“好药”虽多,如果不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不但贻误病情,而且会给病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与此同时,一项针对医务人员的调查却得出了令人担忧的结论:有45%的医务人员不知道诊治乙肝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标准,这将会给临床治疗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斯崇文教授在谈及这一问题时语气沉重:“现在有很多治疗慢性乙肝的广告,宣传的其实都是不规范的方法。我们在临床中经常碰到一些病人,他们听信了这些广告,卖了牛、卖了羊、卖了房子凑钱去看病,结果不仅白花了钱还耽误了病情。因此,出台一个具有指导意义的《指南》,对医生正确诊疗、患者正确看病,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指南》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只纳入被公认、已得到严格临床验证的防治方案。例如,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如果肝功能持续正常,肝脏组织学无明显病变,一般不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华山医院翁心华教授表示:《指南》只是帮助医生对乙肝诊疗和预防作出正确决策,不是强制性标准。
(责任编辑:labweb)
我国首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出台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