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有人告诉你,“议会制”在我们的免疫细胞里早就存在,并为不“误杀”正常细胞提供保障,你会不会惊讶?最近,上海科学家在免疫系统的自然杀伤(NK)细胞里,发现了一个八面玲珑的蛋白质“小人物”,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最新一期的国际著名学术刊物《自然·免疫学》发表了这一成果。
自然杀伤细胞是天然免疫系统中的关键组成之一,它们好像是免疫系统的特种部队,不停地在体内巡视,核查各种细胞的“良民证”,一旦发现不正常的细胞,如癌变细胞、病毒感染细胞、细菌、异体移植器官组织等,它就会立即发起攻击。而对于机体的正常细胞,NK细胞会保持“静默”的状态,不会滥杀无辜。
这一切都是在NK细胞表面存在一个由很多受体组成的“议会”所决定。“主战派”的激活性受体会传递攻击信号,而“主和派”抑制性受体会发出抑制性信号。如果激活性信号占上风,杀手细胞就会发起攻击,如果抑制性信号占上风,杀手细胞就会处于“静默”状态。但科学家对这场复杂的信号传递内幕,一直不太明了。
最近,中科院上海生科院、上海交大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戈宝学研究员带领博士后俞明灿等研究人员在与生化细胞研究所裴钢研究组合作研究中发现,一个名叫β-arrestin2的多功能蛋白质在信号传递里面起着关键作用。这个“小人物”可谓八面玲珑,在免疫系统的不少地方都能看到它或它的族人的身影。在NK细胞里,它主要是和抑制性受体集合在一起,当抑制性受体发出信号时,它就立刻行动起来,招募一些蛋白,传递出抑制信号——这使得自然杀手细胞一直得以秉持“和为贵”的原则,不发生自身免疫攻击。
不过,在长期进化中,不少病毒和肿瘤细胞也变得“狡猾”异常,会利用这个原则,伪造“良民证”来躲避NK细胞的追杀,像艾滋病病毒、丙肝病毒、疱疹病毒等。在知道这些内幕后,科学家就尝试去除β-arrestin2,增强自然杀手细胞的杀伤能力,变得更好战,更积极地消灭“异己”细胞。实验证明,在巨细胞病毒感染小鼠模型中,如果去除β-arrestin2蛋白,小鼠的病毒感染明显减轻,反之感染程度明显加重。“这种新机制的发现,为我们研发抗病毒以及抗肿瘤和器官移植药物提供了新的靶点,”戈宝学说,“通过适当抑制β-arrestin2蛋白,就可以提高机体对病毒感染和肿瘤侵袭的自卫能力。”
(责任编辑:labweb)
我科学家发现自然杀伤细胞活性调控新机制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