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2010年6月起,武汉、南昌、郑州等地血库陆续告急,其势愈演愈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新年伊始,南京等地又现“血荒”。面对这种状况,医院无奈,患者痛苦,家属焦虑。“血荒”为何频频出现?对此,人民网邀请卫生部官员、医院院长及相关专家学者,以“破解血荒”为题,进行系列深入报道,试图从体制、机制层面,探索破解血荒良策。
武汉血液中心主任陆华新日前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说:“目前来看,患者的接受率还有有待提高,从武汉市普爱医院调查来看,患者的承担费用,储存式是最经济的,每一个单位只有200毫升,费用不足50元,远远的低于异体的血液的成本费。稀释式也比较经济,受到手术患者,某些方面,实际情况的病情制约,不易开展,对于回收式来说,回收量在800毫升左右,做调查测算是一个平衡点,当回收量越大,自体输血回收这样一种方式,就是从经济上更节约,中间发生的材料费用,800毫升的时候,自体异体基本平衡如果量比较少,回收式的费用比输入异体血液相对贵一些。”
综合来看,自体输血费用上还是有优势回收式的自体输血,当回收量高于800毫升的时候,并且低于异体的成本,以上的费用,从经济学测算的角度,对具体的病人和家属来说,实际承担,就叫报销比例的影响的因素,现在有一些地方,自体输血的费用还没有纳入报销范围,报销的途径还不是很通畅,制约了自体输血的推广。(记者 陈烨菲)
(责任编辑:lab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