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血荒的背后……
自去年以来,北京街头采血量持续下降,血液供应紧张或呈“常态化”趋势。
在北京血液中心,理想库存量是7000至12000个单位。目前,只有4000-5000个单位。
北京各大医院已经开始对择期手术患者和平诊患者,动员其亲友进行互助献血……
特邀专家 刘长利
医学博士,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业务科主任,从事输血医学科研和采供血业务管理工作10年,先后献血10次,累计献血3800毫升。
全市采供血总量从2006年的93吨,增加到2010年的142吨,居全国城市之首,年增长率4.8%。但2011年采血量为129.27吨,较2010年下降8.93%。2010年北京仅是两季(冬季和夏季)血荒,到2011年则全年处于库存量低量运行,进入全年血荒。
血液中心:只能供应70-80%
北京的血荒情况处于怎样一种状态?荒到怎样一种程度?
记者对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业务科主任刘长利采访时得到了这样一组数字:“北京血库理想库 存量是7000-12000个单位(一个单位200ml),而目前只有4000-5000个单位。加上各医院现有的库存,总体应该在8000个治疗单位左 右,仅能够满足北京70-80%的用血需求。”
以往,北京血源一直属于季节性短缺,短缺主要集中在两个季节,一个是夏季的七八月份,另外便是12月至来年的3月。但自去年以来,北京血库持续出现短缺现象。
各大医院:1/3互助献血
北京血液中心供应着全北京近200家医院的临床用血需求,因为库存血量的下降,直接导致了医院用血的紧张。
记者从安贞医院、武警总医院、朝阳医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多家大医院证实,血库血源 紧张这一现状正在改写患者择期手术的时间。武警总医院输血科主任高华告诉记者,医院血库首先要保障急诊用血和器官移植手术用血,而择期手术,一般用血量在 600毫升以上的都有可能被延期。“择期手术推迟两三天是常事,最多的时候能推迟7天。”
为应对出现的临床手术用血紧张情况,医院纷纷启动了应急预案。一个主要的应急措施就是家庭互助献血——即病人手术时需要多少血,其亲属就去献多少血,然后由血液中心进行有效调配后,输给指定的病人使用。
刘长利表示,目前北京用血的1/3都来自家庭互助献血。
街头采血车:献血人数明显减少
北京90%以上的无偿献血来自街头流动采血点,可以说是“靠天吃饭”,风吹雨打,天寒日晒,都直接殃及到血液采集量的多少。
近日,记者在北京西站流动采血车发现,车站出口处熙熙攘攘的过往人流与清静的采血车形成鲜明的对比。临近上午10点,任凭工作人员一直站在采血车前卖力宣传,连个咨询过问的人都没有。
“现在人们对无偿献血的热情下降了许多,尤其受郭美美事件的影响,平均一天能有一、二十个献血者已经算好的了,少的时候只有几个。几年前最高峰的时候,一天能献一两百个,现在跟那时候简直没法比!”寒风中,工作人员早已冻得瑟瑟发抖,但仍在执着地坚守着。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王府井、西单的流动采血车,情况都不乐观。
家属“自愿”献血记
2月17日早9点,当记者来到北京血液中心采访时,被一层大厅人满为患的“踊跃”献血场景震撼了。
谁说北京血荒?这么多无偿献血者怎么会荒呢?记者思忖着,主动上前与献血者搭讪。
“咋不荒呢?我们不来献血,我妈做手术就没血。”来自内蒙赤峰的张先生告诉记者。
令记者诧异的是,与张先生同来的还有4个人,他们竟然都是为了给张先生的母亲献血而来。而在此之前,已经来过11位家属。
想手术?家属去献血!
2月10日,对张先生一家本该是个高兴的日子。在赤峰市人民医院和北京安贞医院的双方协调下,母亲顺利地从赤峰转入安贞医院,老人的病终于可治了。
可在此之后,张先生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刚刚办完住院手续,住院医生便通知张先生,血库“没血”,老太太手术需要的1200ml血液需要家属“互助”。“如互助及时,手术被安排在2月20日。否则择期往后推延”。
病人住院做手术,还需要家属自己准备血?这样的荒唐事,张先生还真是头一次听说。到哪儿去筹血呢?找谁去献血呢?这真让张先生和大哥犯了难。
对于北京,张家兄弟可谓是初来乍道,两眼一抹黑,想找个熟人出出主意都没有。要不是母亲的病太严重,要不是赤峰地方医院给联系好北京这家专业医院,兄弟俩恐怕一辈子都没机会来这里。
回到病房,看到兄弟俩愁眉不展的样子,同屋病友讲了许多筹血的门道。首先是家属互助献血, 就是让患者家属到北京市血液中心去献血,献血量的多少是根据患者手术时需要准备的血量来定的。张家母亲手术需要1200ml,至少需要3个人献血才能凑 够。家属献完血后,将《献血证》交回医院方,医院“对号入座”,这样患者手术时就能有血可用了。
第二种方法是看患者或亲属中有没有曾经献过血的,拿着献血证过来,医院会根据国家的相应政策,免费给亲属使用等量的血液。
第三种方法就是去找血贩子买高价血,但这种血很贵,每400毫升至少在1000元以上,稀有血型更贵……
逐条听完之后,对照现实情况,张先生暗自做出了决定。
“哥,要不咱俩去献吧!”但这一提议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你们兄弟俩需要在这长期照顾老妈,好多事都指着你们俩呢?住院这么长时间了,本来就吃不好住不好,万一因为献血病倒了,麻烦不就大了吗!”
轰轰烈烈,11位亲戚来献血
“儿子,你奶奶做手术等用血,你请假过来献点血!”
“叔啊,我妈在北京做手术赶上血荒,您能过来献点血吗?”
“外甥啊,你姥姥做手术需要用血,你过来献点血吧!”
“表哥,我妈急等着血做手术,你能过来吗?”
“姨哥,记得你好像有献血证,千万要带过来啊!”
……
万般无奈,哥俩只得通过电话轮番轰炸远在赤峰的亲戚,请求他们赶过来为母亲献血。“一辈子没求过人,这一次为了我妈,真是豁出去了。”
2月13日一大早,张先生在火车站接到了11位来为母亲献血的亲戚。上至50多岁的叔叔,下至刚满20岁的儿子,全部放下手头的工作,顶着零下几度的严寒,坐汽车、转火车,连夜赶到了北京。见到他们那一刻,张先生一向坚强的情感底线彻底崩塌。
没有过多寒暄,壮观的11人亲属团迅速来到北京血液中心。
“护士,凭这献血证能享受多少免费血?”
“献血时间超过10年了,除非本人使用,其他亲属是享受不了的。”
献血证带来的希望,就这样破灭了。
11位亲属开始填表,体检,接受献血前的初检。
等待的间隙,终于能够坐在血液大厅的沙发上歇一会儿,张先生感觉疲惫至极。3天了,为了给母亲筹血,他想尽了各种办法,甚至做梦都在想筹血的事。
但此刻,张先生的内心是快乐的,“11位亲人都来献血了,刨去血压高、血脂高等不合格的情况,怎么也能剩下3个合格的吧!1200ml,3个人足够了!”想到母亲的手术能如期进行,他的嘴角不自觉地扬了起来。
然而,很多事情是根本无法预料的。检查结果震惊了在场的11位亲属——只有两位可以献血,其余皆因血脂高、血压高、皮肤病、感冒、高度近视等原因,不能献血或暂缓献血。
听到这样的结果,张先生有从天上坠入地狱的感觉。
马不停蹄,5位亲属再进京
“已经凑够800ml了,还差400ml,你能不能来帮帮忙?”
“只差一个人了,再献400ml就可以做手术了,您来一趟吧!”
“平时就你身体好,来试试吧,我担心其它人关键时刻又献不了。”
……
这一回,张先生把家族内可能献血的而且能来献血的都叫了一遍,连母亲的嫂子的亲戚都叫上了。
2月16日,特意嘱咐儿子跟单位请了假,提前又去买了汽车票和火车票,带上足够吃的和水,领着一行5人再次来到北京。
尽管这一次的保险系数是5:1,但由于有了上一次的“意外”,这一次张先生显得很紧张。
血液中心内,依然是人满为患。所有的家属们都绷着有些阴郁的脸,气氛紧张得让人窒息。“一定要有合格的,今天是周五了,再不行,下周一就做不了手术了……”张先生紧张地踱来踱去。
5位亲戚也很紧张,大家都明白,如果这次来的5个人还不合格,将意味着拖延手术,而对于张家兄弟来说,拖延手术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才是真正的灾难。
北京的花费太高了,高得让张家兄弟有些难以承受!来京后,哥俩租了一间地下室,除了两张床 什么也没有,一天就要70块钱。除此外,母亲住院的费用,哥俩每天吃饭的花费,再加上为了献血亲戚们从赤峰到北京的往返车费,以及如果手术拖延增加的费 用……所有的所有汇集到一起,像山一样压在哥俩头上。“赶紧做完手术,赶紧回家”这是张家哥俩最大的心愿。
半个小时的等待,对普通人来说,也许过得很快,但对于张家哥俩来说,那似乎成了一种煎熬。
总算万幸,血荒中抢回老妈的命
时间仿佛过了许久许久,当有一位亲戚被告知初检合格时,张家哥俩当着众人的面喜极而泣。
终于凑够1200ml,张先生捧着3张鲜红的献血证第一时间赶到安贞医院输血科,核实登记。
不管怎样,张家哥俩是幸运的,依靠亲戚们的帮助最终凑齐了手术需要的血液。就在张先生母亲所住的病房,就在血液中心,还有很多很多人,为了给家人筹到手术需要的血液仍在苦苦地寻找着。因为,不是每一个家庭都能像张家一样,有那么多可以帮忙、愿意帮忙的亲戚。
等待手术的两天时间里,是张家哥俩到北京以后感觉最轻松的日子。虽然母亲的心脏手术是个大手术,但经历了这场血荒风波之后,兄弟俩似乎看淡了许多。
2月20日,张家母亲如期手术。6个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
回首半个月来的经历,张家兄弟有如逃过一劫。“以前只在电视里听说血荒,如今真真切切经历了,感受了,才知道它的可怕。万幸的是,我母亲总算在血荒中抢回了命,但别人呢?”张先生至今都觉得有些后怕。
追踪调查
同事,来医院验个血吧!
“你需要什么血型?”
“O型。”
“太好了,我就是O型,我给你们献吧,你们再献给我们需要的B型。”
西四环某著名的部队医院,王先生的母亲重病需要手术。因为血荒,从入院第一天起,病房内的家属们便不得不开始了“病房互助”。
王先生的母亲是O型血,因为得到了临床病友家属的互助,王先生便开始四处寻找B型血的人“还血”。
“小李,你来医院验个血吧!”
“小张,你是什么血型?帮忙献个血吧!”
……
因为亲属中没有B型血,被逼无奈的王先生便开始在同事中物色对象。一个又一个电话过后,总算找到了B型血。
双方捐献后,两台手术得已进行。
买血,400ml要价1300元!
不是所有的病人都有足够的亲属可以献血。面对血荒,独生女郑小姐只得把求助的目标锁定在血托身上。
“400ml全血多少钱?”
“1300元。”
“好贵啊,我爸需要1200ml,一下4000块钱就没了。”
“都血荒了,谁还算钱?能买到合适的血已经不错了,你不买有人买!”
某大医院住院部血液室外,攥着血托的身份证,郑小姐踟蹰着。血托开价400毫升血1300元,价格实在高得让她有些难以接受。
为治疗父亲的腿部肿瘤,郑小姐带父亲从鄂尔多斯赶到北京,好不容易住进医院,但却没想到,医院“没血”。“为血所困”又无家属可支援的郑小姐,只得去买血。
鲜明对比
“熊猫血”创造不荒神话
有一种血型叫RH阴性血,俗称“熊猫血”。它在汉族人群中的比例仅为千分之三。,
在ABO阳性血液血一片紧缺的背景下,北京的RH阴性血却始终不荒。这,简直就是奇迹。
奇迹背后,有1200名稀有血型志愿者用热血无偿地蓄积着血库。金钱有价血液无价,于他们而言,献血是对生命负责,每一次捐献都是人生价值的升华……
我们有“熊猫血”预备役
“RH阴性血并不荒,荒的只是常说的阳性血液ABO普通血。”来到北京稀有血型爱心之家,这是家长王明慧说的第一句话。
一般来说,A、B、O、AB血型的人群比例为3:3:3:1,RH阴性血的比例只有千分之三。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打造了熊猫血不荒的神话?王明慧给记者讲述了几个真实的故事。
2011年12月24日稀有血型爱心之家组织年会,感谢一年来无私奉献的献血者们。
年会订在下午3点,然而上午九点多钟,稀有血型志愿者们陆陆续续出现在了血液中心一层的献血大厅。
“正好来一趟血液中心,顺便献个血!”
“距离上一次献血已经快半年了,又可以献了!”
“我家属也来了,我们全家一起献。”
……
这是志愿者们献血时最真实的想法。“我们没有任何的要求,更没有强制。稀有血型志愿者们每一次献血的时间都是根据身体状况自行掌握调节的。献血于他们,完全是自发的自愿的。”目前,爱心之家已经汇集了1200余名“熊猫血”志愿者。
“流动血库”随叫随到
大年初四,王明慧突然接到血库的紧急救助电话,“某医院一对早产双胞胎新生儿,急需O型RH阴性血小板。”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从发出救援到血液输入新生儿体内,整个过程不到十小时。
王明慧说,危难之时能保证如此速度,得益于爱心之家120位稀有血型志愿者组成的应急救援队。在紧急需要捐献机采血小板时,他们随叫随到。
2008年10月,血液中心接到301医院输血科的请求,一位异地来京的患者经过301医 院专家会诊后决定进行骨髓移植术,因该患者是RH阴性O型血,需要红细胞悬浮液3200毫升、机采血小板10个单位才可进行骨髓移植。接到消息后,爱心之 家先后组织了25名成员来到血液中心,其中15人进行了应急捐献。
值得一提的是,捐献者献血时,要严格按照301医生所列的病情进展时间表进行,因此所有捐献者必须按照指定的时间赶过来,有的是请假来的,有的是出差在外坐飞机赶回来的,有的坚持捐献了2个单位的血小板,有的在机采血小板的28天后又捐献400毫升全血……
献血,为他人更为自己
钟青林,46岁,坚持献血14年,献血总量4400毫升。
赵凯,32岁,坚持献血7年,献血总量3000毫升。
左艳汝,54岁,坚持献血10年,献血总量5800毫升。
……
Rh阴性是隐性基因,如果你是Rh阴性血,但您的父母、儿女、兄妹不一定是。“我时刻记得 1998年第一次知道自己血型之后的复杂心情,刚开始有一点点小骄傲,很稀有。但后来又觉得有点怕,万一我要是出事了,去哪找能救我一命的血啊?”在爱心 之家,很多志愿者都有类似的担心。为了帮助别人也为了保护自己,他们把这里当成稀有血型人群的家,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找到彼此,互相帮助。
“我不认识你,但是你在我生命里。”这是多年前,一个素不相识的稀有血型患者献血时,那位患者对他说的。正是这种责任感,让稀有血型者组成了一个流动的血库,为急需救助的人一次又一次的送去“救命血”。
记者手记 缺的到底是什么?
这几天,记者一直在思索导致北京血荒的真正原因。根据在血液中心和病人家属们了解到的情况,罗列百姓不愿无偿献血的诸多原因,无非两点:
一是不愿、不想献血。无偿献血无动力,担心献血影响健康,担心感染感染HIV、乙肝、丙肝等传染疾病。二是不肯献血。受郭美美事件、过期血事件、无偿献血有偿使用等一系列负面新闻的影响,百姓对其失去信任,阻挡了献血热情,从而拒绝献血行为。
其实,导致血荒更深层次的原因应该是“人心”。整个采访过程中,一位叫做张涛的稀有血型志 愿者给记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来自河南农村,只身“漂”在北京,在一个小区当保安,每月收入仅1000多元。他说,“每献一次血,感觉灵魂就升华一 次。我做梦都想着与众不同,没想到老天会在这里成全我。”张涛在献血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此时,当你、当我、当更多人还在为拒绝献血找着各种各样的理由时,其实献血的理由就摆在面前——自己的举手之劳延续了别人的生命,这就是最大的人生价值。如果所有人都能领悟到这一点,今天的“熊猫血”不荒神话或许就是所有血源不荒的开始。
注:文中提到的血液 库存等相关数字为两周前采访数据,截至发稿前一天(2月29日),记者从北京血液中心得到了血荒正在趋于回转的好消息:血液中心库存量升至6000个单 位,加上各医院库存血源,实际拥有量约10000个单位,基本能满足临床用血需求,但其中1/5仍为家庭互助。刘长利告诉记者,这一变化取决于气温的回暖 和团体献血量的增加。
(责任编辑:lab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