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志物提高胃癌诊断准确率

本报讯  (记者胡德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朱正纲教授领衔的分子标志物在胃癌发病机制及转化医学研究中的应用项目,近日荣获2012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研究系列论文先后发表在《自然》、《自然医学》等国际刊物上。

  我国胃癌患者占全世界的40%以上,但胃癌早期检出率仅为10%左右,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受到影响。目前,用于指导胃癌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的血清指标有很多,但要么检查费用较高,要么特异性不高,临床上急需一些可靠且廉价易推广的标志物。

  朱正纲研究团队历时6年,从上万个蛋白芯片里最终筛选出10多个全新的胃癌诊断标志物,诊断准确性大大超过临床现有生物标志物,为提高胃癌早期诊断、疗效监测、预后评估与分子靶向治疗奠定了良好基础。以新发现的标志物IPO-38为例,在早期胃癌患者中,仅需抽取1微升的血量检测该指标,诊断敏感性就达到57.4%,而CEA、CA72-4、CA19-9这3个目前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敏感性均未超过30%。同时,IPO-38的特异性也超过了90%,对判断胃癌患者的临床预后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在诊断准确率方面,3个传统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时仅为33%,而IPO-38这一单个标志物就接近80%。

  据悉,朱正纲团队发现的10多个标志物中已有8个申请了专利,接下来将进一步筛选,其中部分敏感的肿瘤标志物将以试剂盒的形式进行推广。
(责任编辑:labweb)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