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公众对无偿献血意义的了解,引导公众对血液安全的正确认知,鼓励更多人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促进北京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发展。近日,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开展了“2017年世界献血者日宣传活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疗安全与血液处副处长张睿,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毛羽,北京市献血办公室主任、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主任刘江,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党委书记姜东兰,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副主任、北京市输血协会理事长王鸿捷,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体外诊断部总监邓杰成等出席本次活动,并就北京无偿献血公益事业的重要意义与杰出成果,北京采供血现状与血液安全筛查对临床用血安全的价值和意义等内容进行了探讨与分享。
活动中,张睿副处长表示:“无偿献血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程度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的载体。同时,保障血液安全和血液供应及推动无偿献血事业健康发展,是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要职责。今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非常重要的一年,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打基础,立长远’的一年。北京市将会进一步构建大血液的格局,完善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无偿献血工作机制,继续做好采供血以及保障血液安全能力建设等各项工作,努力推动北京以及我国无偿献血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疗安全与血液处副处长 张睿
据了解,近年来在国家卫计委的指导下,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积极努力参与下,北京市无偿献血事业健康发展呈现出良好的事态。目前,北京全市共设有采供血机构4家、固定献血屋2个、固定献血方舱14个,并在16个区设有街头流动采血点60个,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管理规范、质量可靠的采供血服务网络。据统计,2016年北京市参加无偿献血人数共39.4万人次,采集血液总量共计137万个单位。常住人口的献血率达到1.8%,献血人数和血液的采集量都居全国各城市之首。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 毛羽
尽管如此,随着首都医改工作的全面深化推进,医疗服务能力的加强,社会保障机制的秩序日趋完善,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首都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将大幅度增长,临床用血量及血液制品也将随之大幅度增加,无偿献血量仍难以满足临床用血的需求,血液的供需矛盾将会持续存在。相比全球高收入国家的献血率为每千人33.1次,中等收入国家为11.7次,低收入国家为4.6次。北京市常住人口无偿献血率达到每千人18.7次,虽位居全国城市之首,但全民参与无偿献血的社会氛围还有待提高,无偿献血事业仍任重道远。
“事实上,北京无偿献血的现状也反映出了全国血液供需的情况。在临床用血量逐年增高的背景下,无偿献血对于缓解‘血荒’、挽救生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而实现供血自给自足是关键。” 刘江主任指出并强调:“随着对血液和血液制品需求的逐年递增,临床用血安全与血液和血液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管理也都面临着与日俱增的压力和挑战。鉴于此,自2012年国务院出台的《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来,我国已于 2015年末实现血站血液筛查NAT检测全覆盖,将乙肝、丙肝、艾滋病的‘窗口期’从原来血清学检测的56天、82天和22天分别缩短至31天、23天和10天左右。在极大降低 ‘窗口期’感染潜在风险的同时,也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核酸检测模式和管理体系。除了采用NAT以及CLIA检测,提升实验室自动化水平也是血站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通过全方位提升血站实验室检测技术及自动化水平,能够进一步加强血液制品质量管理,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副主任、北京市输血协会理事长王鸿捷
罗氏诊断中国分子诊断解决方案-体外诊断部总监邓杰成表示:“‘安全性’一直是血液检测技术发展的关键点。作为中国及全球体外诊断的领导者,罗氏诊断提供完整、全面的血液安全筛查整体解决方案,实现从前处理、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智能IT系统,以及实验室布局、工作流程设计、安装确认、操作安全性等全套的解决方案及配套服务,帮助实现血液样本检测工作流程的全面自动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提高血液筛查的质量与效率,有效降低差错以及潜在实验室污染,全面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未来,罗氏诊断将继续为推进中国血液检测技术的普及和中国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罗氏诊断中国分子诊断解决方案-体外诊断部总监 邓杰成
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为罗氏诊断颁发捐款证书
此外,在本次活动中,北京市红十字会血液中心为向首都无偿献血工作捐款的个人、企业颁发证书,并启动“互联网+”无偿献血, “首都献血服务网”、“首都献血APP”、“首都献血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利用互联网便捷性,为公众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实现与公众互联互动的同时,方便献血者、志愿者以及献血单位更快捷地办理在线预约、献血足迹查询、献血排查查询、答案更正、报名活动、及在线志愿申请、服务排班、扫码签到、工时查询等服务。
(责任编辑:fang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