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VD江湖人,来源:IVD工具人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工作组发布疫情防控“新十条”,本质上意味着放开了,受封控之苦的老百姓欢呼雀跃,但短短一个礼拜,新冠席卷大江南北,朋友圈开始晒阳了,严重的地区,感染率短时间内跃升到40%,满屏信息都是抢抗原的、抢感冒药的,抢退烧药的,2019年底抢口罩的场面再次出现,乱象很多,这次我们来看看新冠核酸检测怎么一下子退居二线了?“新十条”发布后,先是各地先后宣布: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出大部分公共场所无需再查验48小时核酸报告,然后各地发布“取消大规模核酸采样点”通知,再到“门急诊无需查验48小时核酸报告”,核酸检测从续命神器瞬间退出我们的生活,180度的转弯让人始料未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北京从国庆时就开启了最严密的封控,本人的北京健康宝就一直处于弹窗状态持续两个月,外地人进京难如走蜀道,但这依然避免不了北京疫情的暴发。11月中旬以来,北京每天几百例的新增,多个小区启动了封控,但仍然出现持续上升的态势,奥密克戎传播性太强了,真像是段子里说的:听说北京下个楼就阳了?不是,不下楼也阳。据说封控那一阵,北京有的PCR实验室已经做出30%左右的阳性率了,封控之下的感染率都这么高,还有什么封控的必要呢?而且核酸采样环节,可能就是最大的传播场所,在这样的情况下,核酸检测后退了一步,先是社会面的逐渐撤离。被教育了三年的老百姓,核酸已经深入人心,社会面不测了,赶上有症状的越来越多,这波人都有检测的意愿,加上有些特殊场所还有查验核酸的需要,人群全涌向了医院,这对医院的核酸检测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几年医院的核酸检测一般是针对内部职工和住院陪护人员,少量满足社会面的检测需求,医院大都是三班倒满足检测需要。当社会面的检测需求全部涌进来时,医院也不堪重负,原本一天3000的检测量,暴增到一天10000,软硬件条件都无力支撑,加之检验人员陆续感染新冠,减员严重,核酸检测进度更是受阻。当然除了以上的客观原因,还有一个尤其值得重视的问题时,在放开之前,新冠整体的阳性率可能就是万分之几的水平,全国尽管有一万多家实验室,但可能90%的实验室从未做出来过阳性,每天整板整板的阴性结果,放心快速大胆的发报告,但这高传播力的奥密克戎,短时间席卷到30-40%的阳性率,使得实验室在发报告时,需谨慎再谨慎,仔细再仔细,按新冠报告的原则,如果是阳性的话,需要采用另一种试剂复核,这导致工作量激增、出报告时间变慢。因此我们之前6-8个小时能出报告的,现在可能48小时都出不了报告,或者说阴性的先出报告了,阳性的一直在等。家人也是因为有症状,赶紧去测了个核酸,说看不懂结果,我一看报告:灰区,这在之前,是不允许这么发的,也再次证明了发阳性报告的难度。此外,以前大量阴性的结果时,我们很少要去考虑假阳性的问题,现如今这么高的阳性率,难道都是真阳性?琢磨一下便知道,新冠以来,大部分厂家的核酸提取仪都是96通量的,而且体积都做的很小,主要为了节省空间和满足大通量,当阳性率增加时,不可避免会因为提取过程中的震荡混匀产生气溶胶,导致交叉污染。如何判断真阳还是假阳?这也很难,李金明主任在学术会议上就提到过:我们如今因为新冠而建了这么多的PCR实验室,投入了大量的设备,在未来是不是能投入到常规项目中应用,还要打个问号?因为现行的核酸提取仪肯定是会有污染的。这不还没到常规项目,在高感染率的新冠下,就要打个问号了。说到这,还是要为安图点个赞,潜心10年左右时间,专注开发全自动封闭式核酸检测流水线,不是为新冠而生,不能满足大规模的核酸检测需求,现在看,却是很适合当下及未来的产品。阳性率越来越高,预测七八成都要感染,确实是没有检测的必要了,徒增各种投入,在医院核酸检测系统崩溃前,给辛苦了三年的核酸检测人员减减压也非常有必要,或许就跟欧美一样,先核酸,再抗原,最后啥也不测了,就当普通感冒处理,都感染过一轮了,知道了是什么情况,也不用像现在这么恐慌了。众多分子厂家都在积极推动疫情后常规分子项目的推广,在降价集采的大趋势下,原本就不大的盘子,是否能支撑起这么多家公司的厮杀?一些自媒体的朋友们也呼吁过:要注重开发真正有临床价值的,从客户角度出发的产品,不要只关注短期利益,要做长期主义者,方向是必然的,当然是说易行难,但也只有潜心笃行,才能行稳致远。以前一个朋友对我说过:做事的话,只有心沉下去了,人才能浮起来!对人如此,对有百年企业雄心的企业大抵也如此吧!
(责任编辑:dawenwu)
曾经风光无限的核酸,为何停的这么突然?
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