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用两周的时间,一个专门用于检测埃博拉病毒的实验室类试剂盒很快就可以变成现实。“由于国内没有出现疫情,人工合成了埃博拉的体外转录RNA为初始样本,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做出了一个可行性分析。”湖南圣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经理刘佳提到。
而今,和全国其他研发出埃博拉试剂盒的企业一样,刘佳所在企业也在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提出审批要求。“对于传染性疾病来讲,检测永远都是防控工作的第一步。”刘佳说。
截至10月20日,此轮埃博拉疫情死亡人数增至4546人,其致死率已达到70%。由于广东正处于广交会之际,其口岸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局部输入的风险大,检疫防控任务重。内忧外患,在广东省内,前期疫情严重的登革热目前防控总体依旧严峻,疫情也处于高位波动期。
研发难度不大
“其实从检测试剂的研发来讲,技术难度并不高,基本上和国外的水平差距不大。”刘佳告诉记者,“进口的试剂价格都比较贵,如果用来筛查的话,对整个公共卫生系统而言有很大负担,试剂盒的生产,纯物料成本不高,如果能够把费用降下来,有利于我们更及时地监控这种疫情。”
目前,检测试剂的种类很多,市面上比较常用的就是荧光定量PCR。其研究相对简单,通过序列分析,导出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最后再做些临床的测试就可以。
另外一种方法就是运用免疫学疗法,进行抗体检测。“但这种方法的研发难度会大得多。”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教授赵卫提到,“现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比较成熟,对于新发生的突发性传染性疾病,前期所需要的投入和准备并不会太大。”
“我国对突发性传染疾病的检测、预防和治疗方面的水平在2003年SARS之后有较快提升,国家对这方面的支持力度也较大,企业自身的研发水平也比较高。同时,一些对应的产品可以为企业获取疫情期之外的国家采购的订单,很多药企建立了应对突发性疾病的对应研发机制。”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高级医药合伙人史立臣认为。
以埃博拉病毒为例,在疫情传出不久,国内已经有超过五家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出了检测试剂盒。刘佳指出,“这类产品研发物料成本不大,过了疾病爆发期,我们的产品会以产品方案的模式存在。一旦有需要,只需要重新购买原料就可以马上启动研制。”
阶段性获利
疾病的突发性,也意味着这类试剂盒的市场特殊性。2003年SARS爆发之后研发出来的试剂盒,由于后来没有新的疫情出现,所以一直没能得到真正的应用。“所以说,这种应急的试剂盒对于企业来讲,并没有太大的市场价值。”赵卫提到。
“由于这类产品基本是阶段性的,如果传染性疾病突发阶段形成较好销售,在回收研发成本前提下获得较大利益就已经比较好了。”史立臣认为,“但一旦疫情过后,销售量基本降为零。”
10月,达安基因研发的登革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获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使用领域从疾病控制中心扩大到了医院临床。此后,公司的股票大涨6.27%。但对于其销售情况,公司则表示还不明确。
埃博拉和登革热疫情,对资本市场也带来了不小的震动,相关上市企业的股票在这段期间形势一片大好。“阶段性的应用也意味着其获利也是阶段性的。”史立臣提到。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对待这种概念股,需要保持一种谨慎的态度。
在刘佳看来,“作为一种阶段性产品,盈利可能考虑的少,企业都是采用免费分发这种模式,这种产品并不是公司主要生存下去的项目。”作为公共卫生防控的应急产品,研发企业主要是承担社会责任为主,但还是会要求回报。“这种回报应该是体现在品牌提升和公司其他产品的品牌认知度上,而不是能够立马体现出其盈利效果。”
“这类产品企业的可操作性很低,没有市场基础,本身就应该是由政府来主导。可以由高校等科研机构进行研发储备,到需要的时候可以由企业进行商业开发。”弗若斯诺沙利文咨询公司分析师认为。
(责任编辑:lab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