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姜炯
6月25日在上海举办的第四届京沪检验医学高峰论坛上,全实验室自动化(Tatal Laboratory Automation, TLA)成为与会者讨论的焦点。全实验室自动化,意味着从检验标本处理开始自动化流水作业,即从医生开单、护士采血开始由信息化网络系统管理,随后标本的识别、传输、处理、分注、分类、检测、收费也都实现自动化管理。分析后自动贮存标本,检验结果的自动分析、报告与传送,并实现自动提示异常值或危险值,检验医师可随时查询检验结果。
在什么情况下选择TLA?
北京安贞医院检验中心在2005年装备了全实验室自动化系统,检验中心主任袁慧介绍了当年选择TLA的背景。安贞医院检验中心的实验室面积只有600平方米,这在如安贞医院这样的三甲医院中属于比较小的。而安贞医院是国内最好的心肺血管病医院,每年相关的手术量都居于国内前列,多项手术量还处于首位。
随着医院的发展,检验中心的业务量越来越大,而在人手和空间都显示出瓶颈,这也造成了检验周期的加长,即TAT(Turnaround Time)的加长。而正值此时,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和国际化被作为课题提了出来,无论是临场科室还是政府管理部门,对检验中心的要求都在提高,而检验中心自身也希望能够减少差错、提高安全性,于是改革势在必行。
如何改呢?“当时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路是‘摊大饼’,向医院申请扩建实验室、增加人员编制、增加引进仪器;另一条路就是TLA。”袁慧说,“那时候TLA的概念在我国还很新鲜,只有少量期刊上能看到相关的论文,而且褒贬不一。”安贞医院经过审慎研究,决定根据医院客观情况选择尝试TLA。
实现TLA之后,安贞医院的检验中心发生了很大改观。其专业组的重新组合,人员结构向高素质专业技术型发展,人员资源潜能得到发挥。
TLA的成本问题
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会长、全军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丛玉隆介绍了他赴台湾访问的见闻。“我曾经问过好几个医院的检验科主任,希望他们介绍一下自己医院的床位数量、标本数量与是否选用TLA的关系。但是他们大多含糊其辞,后来我了解到,实际上台湾的检验科,即使装备TLA,往往也是有选择地使用,当样本量多的时候就采用TLA,当样本量少的时候就采用传统的检验程序。”
宣武医院检验科主任王培昌介绍说,香港的一些大型医院,比如玛丽医院,并没有装备TLA;去韩国考察,也很少见到医院配备TLA。“即使在美国,也只有一些商业化的大型临床实验室配备了TLA,他们服务于多家医院,样本量和技术水平都比我们高很多。”王培昌说。
很多与会者提到,目前国内TLA均由国外公司提供,在前期的投资是相当大的,而且在使用过程中的消耗也不菲。因此,丛玉隆提出疑问:“我们的检验界同仁在引进TLA的时候,是否有一个成本核算。把折旧、维护、耗材的成本都算进去,一旦使用TLA,检验科的成本比过去的人工操作是提高还是降低?据我所知,仅仅是TLA网络部分的维护费用就是相当可观的。”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陆元善对于该院所采用的TLA作了解释。原来,他们的流水线部分是设备公司免费赠送的。“在购买的时候,应该和供应商签署关于软件升级的合同,尽量争取把这部分费用规避掉。”陆元善说。
TLA对于中国检验界的意义
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推出了“全实验室自动化”概念。当时的背景是,日本由于劳动生产力的快速提高,实验室人员出现了短缺现象。为弥补人员的匮乏,日本建立了第一个全自动实验室,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而美国的TLA推广,则是因为如检验医学从业者这样学术背景,从事其他相关专业的待遇较高,加上医学检验的生物安全风险又很大,所以检验科人员对于待遇的预期普遍较高。在这个背景下,才催生了以自动化代替人工的需求。
以中国劳动力成本普遍较低的现实情况,推广全实验室自动化,就涉及到投入产出比的问题。而一旦推行TLA,多余人员的安置又成了新课题。因此很多专家都表示,控制成本并非TLA对中国检验医学界的吸引力。但是TLA确实在降低人为操作失误导致出错率、降低从业者生物安全风险、缩短TAT等方面对中国检验界有着积极的意义。从对临床患者安全负责、对从业人员安全负责的角度上讲,中国检验界是需要TLA的。
北京医院检验科主任、卫生部临检中心副主任郭健说:“TLA可以降低复检成本和纠错成本。”TLA中涉及到分析后的自动复核模块,属于检验中的“分析后”环节。郭健表示:“在我们检验科的临床检验专业组中,国际上已经总结出复检的41条规则,但是生化、免疫等专业还没有相关的规则,这是检验界需要研究的课题。”
“说到底,TLA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检验更加准确,我们中国检验人还是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准’字上。”积水潭医院检验科主任张会英说,“我注意到今天上海瑞金医院代表报告了生化专业的复检规则的研究成果,我认为这对中国检验界的意义非常大。”
而不能回避的是,TLA的引进,必然涉及多余人员的安置问题。对此,袁慧介绍,安贞医院将剩余人员用于门诊检验服务中心、健康体检、对口支援社区、支持临床科室的特殊需求等工作,并且为将来争取发展成为中心实验室作了人员储备。
当然TLA在中国的推广,还面临很多课题。陆元善在报告中就发出了以下疑问:样本核收是否必要?现有工作班次是否有必要调整?安装院内标本传输管道是否有效缩短TAT?全自动化实验室需要怎样的人员?临床生化需要建立通用复检规则吗?现有的LIS系统是否能适应自动化需求?面对这些问题,中国检验人在TAL中国化的进程中,依然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labweb)
检验医学如何发展全实验室自动化
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