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组-微生物学检验新知识和新技术专题(主持人:刘文恩,谢鑫友)
王辉:《CRE: 非同一般的多重耐药菌》
中华检验医学网特约报道员崔飞云(重庆大学)报道 2016年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微生物学组专题论坛《微生物学检验新知识和新技术》邀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博士生导师王辉教授做《CRE: 非同一般的多重耐药菌》专题发言。
王教授指出, CRE(Carbapenem 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不是一般的多重耐药菌,这是由于:1)肠杆菌科细菌是人类胃肠道、各类感染最重要病原菌;2)感染病死率高 (50%以上);3)泛耐药,治疗方案有限(仅剩替加环素、粘菌素可用);4)耐药基因位于质粒上,可在不同种的肠杆菌科菌间穿梭;5)耐药转移速度快,可从院内转向社区。CRE 耐药的最主要机制是产生了碳青霉烯酶,其中最主要的是 KPC 型酶、NDM 型酶的产生,而不同的耐药机制可导致不同的耐药水平。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的数据显示,从全国而言,CRE总体水平还较低,但近年来有上升趋势,特别是在个别省市、医院发生暴发,亟需早期干预,包括早期快速诊断技术和综合防控预警体系。王教授结合北大人民医院的经验提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采取准确可靠的表型和分子检测方法,配合院感部门对每例新发的 CRE进行严格的感控措施。
府伟灵 《无标记技术在微生物诊断中的应用》
中华检验医学网特约报道员崔飞云(重庆大学)报道 2016年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微生物学组专题论坛《微生物学检验新知识和新技术》邀请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检验科主任,博士生导师,973 项目首席科学家府伟灵教授做《无标记技术在微生物诊断中的应用》专题发言。
府教授首先指出无标记检测是检验医学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接着,结合他们实验室已有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太赫兹波谱无标检测技术。太赫兹技术自1976年用于生物探测以来,在生物检测方面应用的越来越多。生物大分子的THz波普研究已经成为主流,离体和在体组织的THz成像成为了热点,活细胞的THz检测成为了国际新趋势。目前,该技术面临水敏感、灵敏度低等难题。府教授课题组通过引入生物相容性THz透明材料实现置换透明水,从而达到降低水吸收的目的,通过引入纳米粒子来增加检测灵敏度。太赫兹检测技术既可以提供可视化的“图”,又可以提供生物组分的特征“谱”,“图”“谱”相结合可以检测到更多的有效信息,从而更好的为临床检验服务。
《LDI-TOP-MS 在鉴定沙门菌血清型中的应用研究》鲍春梅 302医院
《A new technique for the identifiation of Streptococci: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范文廷 徐州医科大学医学技术学院
《联合应用MALDI-TOF MS质谱仪和Vitek药敏系统对无菌体液阳性培养致病菌快速鉴定及快速MIC药敏试验》田月如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检验科
《Vitek MS与Bruker MS对光滑念珠菌复合体鉴定能力评估》侯欣 北京协和医院
《以半乳甘露聚糖为靶点筛选侵袭性烟曲霉病检测的分子探针》 崔智慧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最后,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前任主任倪安平研究员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检验科主任孙自镛教授对该专题的汇报进行了点评。
府伟灵教授和徐英春教授现场答疑
倪安平研究员对专题的汇报进行了点评
本文专家授课图片由洛阳市第一中医院陈众主任提供,致谢!
(责任编辑:陈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