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结果互认专题讲堂——检验质量保证论坛(三)」 「开场· 致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主任郭玮教授担任本场论坛主持人并致辞。郭主任表示,检验结果互认的基础离不开检验科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尤其是检测系统的性能验证、严格质量控制等工作,这也是今天论坛重点讨论的话题。随后进入论坛的专题讲座环节:「学术报告·壹」第一个带来分享的是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副院长张秀明教授,讲题为《定量检验程序分析性能验证实验方案设计与应用》。报告主要从有关概念和管理要求、分析性能的标准、精密度验证、正确度验证、准确度评价及可报告范围验证等方面进行分享。张秀明院长结合CNAS:CL02文件介绍了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标包括精密度、正确度、可报告范围、检出限并对以上指标的概念逐一进行讲解。随后报告列举了检验程序性能验证的相关标准以供参考同时结合团队的一些工作实例分享了精密度验证、正确度验证、准确度评价及可报告范围验证实验设计。张秀明院长总结指出: 新引入的检测系统在做病人标本前须进行性能验证(或确认);精密度验证可采用行标或传统的实验方案,评估得出的重复性CV和中间精密度CV需与厂商声明或行标比较得出验证结论;定值参考物质检测的回收实验是正确度评价简单而实用的方法,但应充分考虑参考物质的互通性;六西格玛方法性能决定图是判断实验室准确度性能最直观和简便的方法;用线性验证实验或线性稀释回收实验确定分析测量范围简便易行,可满足临床实验室需要;借助方法学评价软件可提高评价效率,实现方法学评价规范化。「学术报告·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检验科主任崔巍教授带来题为《临床基础检验室内质控和报告分析应用体会》的报告,报告主要介绍了血常规、止血血栓筛查项目、尿常规及便潜血项目的室内质控和报告分析应用体会。崔主任表示: 现在CNAS认可的一些实验室标准已经成为引导实验室做好质量保证的重要衡量标准,在质量标准当中明确提到做质控的时候要有质控图,质控图要有中心线和控制线。实验室做中心线的时候一般新旧批号更换或者仪器有重要部件维修的时候要用新的质控品确定质控图的中心线。随后报告以血常规项目为例介绍了血常规质控图中心线设定和质控图控制限设定。除了常规的质控方法以外,当血常规样本量较大的时候,实验室会采用其他的质控方法,比如浮动均值法动态地监测检测过程中仪器是否发生一些故障,对于浮动均值法的使用,崔主任表示工作班次处理少于100个标本时不宜使用该方法,所选标本尽量随机化一些,化疗、幼龄、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等原因引起的红细胞参数改变,如果≤1/3,浮动均值法才有仪器监控的价值。报告中也结合实例分享了室内质控不合格项的整改措施,指出除了上述两种质控方法还有新鲜血传递的方法,进一步规避使用质控品带来的隐患,对实验室是一个经济有效的方式。报告中也简单介绍了止血血栓筛查、尿常规及便潜血项目的室内质控和报告分析应用体会。 「互动·讨论」 至此,学术报告部分圆满结束,接下来是论坛的问题讨论、互动环节。 接下来是论坛的问题讨论、互动环节,《临床实验室》编辑部在策划大讲堂之初,曾在读者中开展过问卷调查,得到了读者比较关注、亟待解答的一些问题,郭玮教授、张秀明教授、崔巍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检验科副主任张德太教授、贵州省人民医院检验科副主任王树辉教授等6位专家针对读者提问及论坛实时提问进行热烈的讨论,互动内容详见《临床实验室》10月刊。专家们的观点交流与思想碰撞,为论坛奉献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责任编辑:dawenwu)
检验质量保证论坛(三)
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