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纽带还须制度的跟进

“沟通”、“有效的沟通”、“主动的沟通”……
 
这些词语是记者在此次第五届全国检验与临床学术会议暨国际检验与临床高峰论坛上听到最多的词语。
 
无疑,检验医师在检验与临床这条沟通的纽带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是医疗机构对检验医师这一岗位的迫切需求,而另一方面是检验医师在实际发展中却遇到了诸多困难。
 
记者试图从检验医师横向发展的时间脉络进行梳理。从检验医学教育的历史上追溯,我国检验人才的培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在中专、大专类的教育机构中,培养的目标绝大多数是技师型检验人才。直到1983年,我国才开始设置了学制为5年的医学检验本科专业。1993年,国家教委高教司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明确指出,医学检验本科学生的业务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工作的检验医师”。
 
“不过,对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缺乏足够的临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始终是我们的软肋。”某医科大学检验学院的院长曾直言不讳地说。
 
反过来,再看一看在我国教育机构中从事医学检验教育师资的情况,这些教师大多都属于检验专业的“纯系子代”,缺乏与临床医学专业的“杂交生”。或许这也是造成我们医学教育机构培养出来的医学检验学生天生畸形的原因之一。
 
这些学生将会有大部分分配到医疗机构工作,而我们国内对检验医师规范化的继续培养制度却仍处于不完善的状态。一些医院甚至根本没有设置对检验医师的岗位规范化培训。
 
记者又特意盘点了一下,我国目前涉及到检验医师的一些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规定,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医疗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方可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卫生部颁布的《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06版)》(以下简称《规定》)中也同时规定,具有临床医学专业学历的,试用期在医疗机构检验科承担检验医师工作的,可以参加临床类别医师资格考试。不过,《规定》也同时规定,医学技术类等相关医学专业不能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显然,这也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检验医师从业人员的来源,影响了检验医师的数量和质量。
 
此外,很多医院人事部门对检验科仍未设立医师系列,其聘任要求、工作内容、考评制度、晋升职称等配套制度还存在着诸多的不明确性。这些都会对检验医师队伍的发展和稳定造成直接的阻碍。
 
不过,我们要明白,检验医师是随着检验医学迅猛发展而催生起来的新兴力量,也理应给它一个从诞生到成长再到成熟发展的时间过程。
 
或许,一名在医院一线工作的检验人员的话语能够给我们更多的启示,“检验与临床的真正融合、沟通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实际;不在于主观愿望,而在于亲身实践。只有两者互相渗透、互相沟通、互相学习,才能使以病人为中心的共同目标真正落到实处,才能更完美地实现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共同发展。”
(责任编辑:labweb)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