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恒辉 朱立明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全军感染病诊疗中心博士生导师白雪帆教授等,经过10余年的刻苦攻关,所研究的“汉坦病毒S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基础与应用”项目,取得了重大成果,使出血热患者的早期诊断可以提前到发病后1~3天内,为进一步开展新型疫苗的临床试验打下了基础。 肾综合征出血热也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研究者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分析了陕西疫区的代表毒株(也是我国出血热灭活疫苗Ⅰ型的生产株)84-FLi 的基因组序列和结构、病毒核蛋白抗原位点和核蛋白原核高效表达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多种检测汉坦病毒特异性抗体的ELISA方法和检测病毒S基因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并且开展了S基因DNA免疫的研究,以期建立和改进现有的出血热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方法,解决出血热病的早期诊断和分型诊断;确定病毒核蛋白的B细胞和T细胞抗原表位,构建含有S基因的重组DNA,并为研发新一代疫苗奠定基础。 目前该系列研究部分成果已先后在陕西、湖北等出血热疫区医疗科研单位推广使用,并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摘自:健康报
(责任编辑:labweb)
流行性出血热发病1~3天可诊断
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