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链球菌研究进展改变救治原则

本报讯  (记者郑灵巧)我国科学家采用进化关系分析方法,提出了猪链球菌新区别法——将猪链球菌分成中等致病性群、高致病性群和流行群,并提出了人感染猪链球菌二阶段致病机理假说。根据二阶段假说,猪链球菌序列1型、7 型等高致病性或流行性猪链球菌感染患者的早期治疗原则应为预防休克发生和抗休克治疗,而非仅仅是通常认为的抗菌治疗。   该研究报告日前发表在美国传染病学会《传染病杂志》上。该杂志编辑部配发评论称,中国科学家的发现给猪链球菌感染流行病学提供了新的视野。   2005年,我国四川省暴发了世界上最大规模人感染猪链球菌疫情。在215名患者中61人出现中毒样休克症状,38人死亡,患者从发病到死亡平均仅24个小时左右。猪链球菌引发中毒样休克现象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与种种猜测。这中间致病菌究竟发生了什么?由中国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徐建国研究员领衔开展的此研究,查明引发2005年四川疫情的猪链球菌为血清2型、具有强毒力和致病力的序列7型后,进一步发现在2005年四川猪链球菌引起的休克患者血清中,有6种细胞因子浓度异常升高,从而导致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通过基因组分析发现,猪链球菌在从中等致病性群进化到高致病性群过程中,获得了136个基因组岛,包括5个毒力岛;在从高致病性群进化到流行群过程中,获得了5个基因组岛。   徐建国等还提出了“两阶段病程”假说。第一阶段是从高致病群或流行群猪链球菌进入机体,一般在24个小时左右。其间病原菌在血液中繁殖,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刺激机体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导致出现链球菌中毒样休克综合征和发生死亡。如果宿主能够度过第一阶段,那么猪链球菌才会表现出我们过去认识的致病模式,随血流到达各个脏器(如肝脏、脾脏、心脏等)、关节,出现心内膜炎及关节炎等症状。在第二阶段,猪链球菌还会突破血脑屏障,入侵中枢神经系统,出现脑膜炎症状。徐建国说,根据这一假说,只有尽早采取措施,预防休克发生,才能够有效降低猪链球菌感染病死率。 
(责任编辑:labweb)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