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讯 (记者 朱阳夏)“全国农民献血大王”杨顺德又来重庆了,这一次来,不仅与“重庆献血状元”张金德在解放碑做问卷调查,而且还决定当街拍卖四川省卫生厅等部门联合颁发的“无偿献血奉献金奖”奖牌。 对于拍卖奖牌一事,老杨颇有些无奈:“长年宣传无偿献血,花光了家里仅有的4万元积蓄,只好拍卖我的奖牌,一半留着养老和继续全国徒步宣传,一半捐给慈善事业。” 举动一 联手“重庆献血状元”做调查 寒风瑟瑟刺人肌骨,前天上午10点多钟,解放碑阴沉沉的,街头行人虽不少,但却少有人登上停在街头的采血车无偿献血。此时,两名50多岁的男子各手持一叠单子,冒着时时吹过的冬风向来往行人做问卷调查。有的市民眼睛尖,一下子就把他俩认出来了:“咦!这不是那两个‘献血大王’吗?” 是的,一位是曾于半年前来渝宣传无偿献血好处的“中国徒步宣传无偿献血第一人”、“全国农民献血大王”、四川遂宁人杨顺德,9年来,他步行3万多公里无偿献血3.2万毫升(相当于8个成人的全血);另一位是“重庆献血状元”、2007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之一的张金德,11年来,他带动全家献血,自己和女儿各献出上万毫升,妻子也献了8000多毫升。哪怕已超过献血的“退休年龄”两年,老张仍坚持每年献血两次。 老杨和老张怎么走到一块儿了?原来,老杨特地从老家赶来重庆,联手老张,一起在献血淡季向重庆市民做无偿献血动员宣传,并进行与之相关的问卷调查。 前天,从上午10点多钟一直到下午4点,这对老哥在解放碑征询了100人,发现大部分人对无偿献血知识知之甚少,有三成市民不愿意自己和家人献血。“我更需要加大力度宣传了。不仅是重庆,还有其他省市,还要深入到社区和农村。”老杨坚定地说。 据悉,今天老杨还将走进南岸区一些社区进行无偿献血宣传。 到过一些外地城市做无偿献血义工的老张说:“重庆献血的情况还算好的。有的大城市,5月份的暖和天气也没多少人献血。我曾在一辆街头采血车周围做了8个小时义工,只看到十几人上车。” 他俩的努力没有白费,经过一番宣传,前天仅一上午就有20多人进行了无偿献血。而在冬季,采血车停在解放碑,一上午也不过十多人登车。 举动二 已过献血“退休年龄”仍献血 半年前,即去年7月21日,当时快进入献血“退休年龄”的老杨曾来渝进行生命中最后一次献血,有400毫升。 不过现在,他“反悔”了。“去年11月2日我已经55岁,但我觉得自己身体很好,还可以继续献血,所以在这个献血淡季,我要献。”老杨说,今天正好是半年一期的献血时间,他还是要献出400毫升。 “哪怕过了70岁,只要身体情况允许,我们还要继续无偿献血。”老哥俩向记者表示。 举动三 街头“天价”拍卖荣誉奖牌 在做问卷调查闲暇之余,老杨还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掏出脖子上佩戴的金牌,举起红色的印有“卖金牌做公益”字样的条幅,兜售起来。这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他卖的是何金牌,为何要卖,卖多少钱,钱的用途是什么? 一些市民被吸引而来,也分外好奇老杨为何这么做。“我这金牌是四川省人事厅、省卫生厅、省红十字会和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共同颁发的2001—2004年度‘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见证了我这么多年来对社会的回报和奉献,是我一生最大的荣誉。”老杨指着这金牌面露尴尬和无奈地说,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是不会将它卖出的。 原来,虽手握40余本献血证、家中陈列众多获奖证书,但这些都换不回老杨这些年徒步全国进行宣传的费用。“我和爱人都是农民,4万元积蓄全部用完,我不好再伸手找她和两个孩子要钱,而且我年龄大了,很多地方不要我打零工了。所以我只好卖这块奖牌。”如果销售成功,老杨决定将一半给自己买社保和继续徒步宣传事业,一半用来进行慈善捐赠。 围观人群听到老杨叫价后大都露出一副瞠目结舌的模样,随即摇头表示“好贵”———20万!“少了这个价不卖!谁出得最高,就卖给谁。”老杨认为这块奖牌凝聚着自己多年的心血,完全值这个价格,“识货人会买下这宝贝的。” 四川省卫生厅相关人士表示这奖牌和荣誉属于老杨个人,也没有规定称禁止获奖人拍卖奖牌,但希望获奖人能够珍惜,对其进行妥善保管。老杨称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也不想因为没钱而让自己的全国徒步宣传事业半途而废。”老杨也委托本报帮忙销售这块金牌,希望能找到识货之人。
(责任编辑:labweb)
“献血大王”来渝叫卖奖牌 多年荣誉喊价20万元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