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之余,于永海积极投身献血志愿服务工作。图为于永海(左)给献血者提供志愿服务。 本报记者 刘洁 摄 记者 刘洁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状元是一种光荣的称号,但在威海市献血状元于永海看来,那只是一个符号,一种称谓。当很多人还在有偿卖血的时候,于永海毅然迈出了无偿献血的第一步。1995年他第一次献血,从此他就与无偿献血结下了不解之缘。1995年至今,于永海已经连续献血十六年,共献全血17次,献机采血小板45次,总献血量达41800毫升,是目前威海市献血状元。 威海市无偿献血办公室对于永海评价道:他朴素如沙,却能沙里淘金;执著如牛,始终默默耕耘。面对非议,只付淡然一笑,服务志愿,永远饱含热情。他是威海市无偿献血队伍中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 单位组织献血,他第一个报名 1995年,于永海25周岁,当时已经结了婚,并且是一个孩子的父亲。由于他所在的单位工资并不高,因此婚后还和父母一起住在威海钦村的老家。其中有一天,单位组织员工无偿献血,于永海第一个报了名参加。他告诉记者,尽管那时候多数老百姓都以为献血会对人的身体产生害处,但他上过技校,接触过有关知识,知道合理献血不会对身体产生危害,而且还有益于身体健康。 1995年,因为各种原因,很多人还在卖血。记者了解到,当时于永海每个月工资不足200元,并且这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而如果卖一次血,则能拿到上百元。但尽管如此,他都是无偿献血,而没有卖过一次血。 在周围人看来,他“彪乎乎的” 威海本地有一个词叫做“彪”,是说人傻的意思。当很多人还没有完全认识无偿献血,甚至有些人还在卖血的时候,于永海已经开始无偿献血,并且16年来一直坚持了下来,累计总献血量达到了41800毫升。此时此刻,可能有很多人已经觉得于永海很了不起。但与此相反的是,一直以来特别是前些年,很多亲戚、朋友都觉得于永海“彪乎乎”的。 面对所有的质疑与非议,于永海选择了淡然一笑。他告诉记者,十多年来,他没得过什么大病,就连发烧感冒都比较少,他用一个健康的身心证明,无偿献血对身体不但没有害处,并且还有益于身体健康。 无偿献血之余,常去志愿服务 很多人都有过无偿献血的经历,当献完血后,血站工作人员会给献血人员颁发一个献血证,规定献血人员以及直系亲属可享受的权利。然而记者在于永海的家里却发现,他并没有将献血证看得特别重要,在抽屉里随便就翻出好几本,并且他还不以为意地说,“有些已经找不到了”。他告诉记者,他献血并不是希望得到什么权利,每次看见自己殷红的血液流进血袋中,都感到激动和自豪,自己的鲜血能够让生命重放光彩,这样的付出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 连续献血是有时间间隔要求的,献血之余,他就为无偿献血事业进行志愿服务。自2005年以来,于永海一有时间就走上采血车,做志愿者为献血者服务,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向市民宣传科学献血有益健康的知识。五年来,他的业余时间全都用在了志愿服务上。2007年下岗后,他有近3个月没有上班,每天和血站的工作人员一样,早晨来到采血车上,协助献血宣传,指导献血者填表、献血,等到下午收车他才回家。现在他有一份工作,每逢休假他总会抽出时间走到采血车参加服务。 他会将献血一直坚持下去 于永海说,只要自己身体健康,符合国家献血的规定,他就会将无偿献血一直坚持下去。他希望有朝一日无偿献血能真正走进每个百姓的生活之中,人们见了面就像询问有没有吃饭一样,问一句“今年你献血了吗”。 参加献血以来,于永海共获得四次全国无偿献血表彰,2001年荣获无偿献血个人金牌奖,2004年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奖金奖,2006年荣获全国无偿献血特别促进奖,2008年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责任编辑:labweb)
献血状元于永海:16年献血41800毫升
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