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变太快、逃逸能力太强,病毒学家要奥密克戎毒株“自立门户”,命名为SARS-Cov-3新毒株

图片来自ketto.org      导读新冠病毒一直在变异。从原始毒株、α毒株、β毒株,致病力强的Delta毒株,再到奥密克戎毒株。然而,自奥密克戎毒株被发现以来,其从BA.1、BA.2、BA.4、BA.5再到BA.2.12.1…,新的突变株似乎没有穷尽。 不断变异的奥密克戎家族到底与初始新冠病毒有何本质区别?奥密克戎系毒株的“自立门户”,是否意味着其免疫学特征已经完全不同?✦本周五,《科学》杂志上的一篇新闻引发了研究者的关注,新加坡国立大学传染病专家王林发认为,奥密克戎堵住引起的免疫应答与此前的毒株不一样,基于此他建议 将奥密克戎作为新的病毒SARS-CoV-3,从而与原始的新冠病毒(SARS-CoV-2)区别对待,“这是一个全新的病毒”、“应该命名为SARS-CoV-3”。这一观点得到了不少同行的积极响应,他们对此表示赞同。接下来,我们主要讲为何病毒学家要让奥密克戎“自立门户”,它的免疫逃离能力怎样?现有疫苗对它效果如何,的三种新亚型毒株BA.4、BA.5及BA.2.12.1的特性,并从血清学的角度提出为何病毒学家要让奥密克戎“自立门户”,建议将其命名为一种新病毒。01奥密克戎毒株,免疫逃逸“大师”说奥密克戎是免疫逃逸大师,丝毫不夸张。在先前的文章当中,我们简单地提到了奥密克戎BA.4、BA.5及BA.2.12.1的逃逸性强于BA.2,那么究竟强到了什么程度,以至于让病毒学家将其自立门户?近期,非洲卫生研究所卡迪贾·汗(Khadija Khan)团队在medRxiv预印本平台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Omicron sub-lineages BA.4/BA.5 escape BA.1 infection elicited neutralizing immunity》,即“奥密克戎亚谱系BA.4/BA.5逃逸BA.1感染引发的中和免疫”。该文章观点与谢晓亮老师文章的结论不谋而合,“针对BA.1既往感染产生的中和抗体,Omicron可以持续演化出针对性的突变以实现免疫逃逸”,意思就是奥系毒株在不断变异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逃逸我们现有的疫苗,而且可以逃逸自然免疫产生的BA.1的抗体。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无论我们是打过疫苗的,还是经历过新冠病毒感染已经痊愈了的,我们体内的新冠抗体都可能会无效,导致二次感染新冠。那么,逃逸大师奥密克戎的新亚型,究竟有多强的逃逸性?我们来看看这篇预印本文章里的结果。 BA.4 和 BA.5 从 Omicron/BA.1 引发的免疫中的逃逸性 ,接种疫苗(绿)与未接种疫苗(紫)通过上图我们了解到,在所有感染过BA.1并康复的人里,BA.4对未接种疫苗的人体内抗体的逃逸性是7.6倍,BA.5是7.5倍;而BA.4对接种了疫苗的人逸性是3.2倍,BA.5是2.6倍。看上面这一数字我们就能明白—— BA.4和BA.5可以逃避感染过BA.1毒株的患者的免疫力,BA.1毒株在南非引起的疫情比BA.2大得多,他们体内BA.1产生的抗体帮助他们成功逃离了BA.2的侵袭,但BA.4和BA.5他们可能逃不过去了。02已有的新冠疫苗,对奥密克戎系毒株作用不大前文中我们已经介绍过这几种新变异毒株的突变位点,其中L452是三种变异株共有的关键突变,也是之前Delta毒株变体的一个突变位点,这也引发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北京大学免疫学家曹云龙(Yunlong Cao)和他的同事们注意到,来自纽约、比利时、法国和南非的奥密克戎亚系变异株在L452中都有变化,他们怀疑奥密克戎在变异中开始有针对性的“进化”了。曹云龙的团队测试不同抗体对这些变异的刺突蛋白的阻断性, 发现感染过BA.1患者的血液,中和BA.4和BA.5的能力较弱,中和BA.2.12.1也是同样的规律。 值得一提的是,以前感染过SARS然后接种了COVID-19疫苗的人,他们的血清中和这三种新变异株的效果更差。 这个发现令人惊讶,因为它与之前原始新冠病毒的血清中和效果规律相反。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研究员王林发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研究员王林发先前的研究表明,从新冠肺炎中康复并接种疫苗的患者,其体内的抗体对早期的SARS-CoV-2变体甚至一些相关的动物病毒都具有很强的保护作用。这一发现,为后来开发有效对抗多种冠状病毒的疫苗提供了线索,包括那些可能引发下一次大流行的疫苗。 但近期几种新的突变显然帮助奥密克戎亚型毒株避开了那些以前强大的抗体,产生了更强的逃逸性。对此,王林发表示,根据其免疫学特征,新的奥密克戎系毒株作为一种完全不同的病毒,“应该被称为SARS-3”。03疫苗研发方向何去何从,广谱疫苗有望解决这一问题?奥密克戎系毒株的快速发展,让后续疫苗的研发方向更加扑朔迷离: 是转向一套新的疫苗,还是坚持目前基于原始新冠病毒的配方?这方面无论国内外医药公司都在开始投入大量资源研发针对奥密克戎毒株的疫苗。莫德纳和辉瑞两家领先的生物公司,已测试了现有疫苗对奥密克戎BA.1的有效性,预计在2022年6月公布数据,同时也针对奥密克戎毒株的特征,制备新的新冠疫苗。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预计在6月28日举行会议,会上将会分析现有的数据,并为秋季的疫苗接种提出对应的建议。国内艾博生物、中国生物和科兴生物等公司,也都在推进基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新冠疫苗的临床试验。至于奥密克戎突变太快,新研发的奥密克戎特异性疫苗到底有多大用处?对此 王林发表示, 奥密克戎病毒突变太快,特定毒株的疫苗无法跟上变异的速度。相反,开发能够靶向不同毒株的广谱新冠疫苗可能是最好的方法。广谱疫苗能更好地保护那些易感人群,包括对疫苗响应差的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实际上,保护好这一群体至关重要,因为这些在免疫系统中无法清除病毒的人,很可能成为病毒变异的“温床”。虽然我们不知道未来的病毒变异会是什么样子,无论是变弱或变强,我们都应该积极接种疫苗,同时研发更有效的疫苗来针对奥密克戎众多的突变株。对于将奥密克戎命名为新的突变株,你是怎么看的,是否赞成这一做法?• 参考文献[1]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new-versions-omicron-are-masters-immune-evasion[2]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2.04.29.22274477v1-End-来源 | 深究科学
(责任编辑:dawenwu)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