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检验网特约报道员晏群(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报道 2016年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年会6月18日第六专题论坛《感染性疾病快速诊断及检验医学》邀请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的博士生导师胡忠义教授做《结核感染快速诊断新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专题讲座。
胡忠义教授介绍了我国结核病感染特点和耐药结核病的疫情;介绍了结核病的诊断路径;从细菌、分子和免疫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目前结核实验室诊断方法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进一步介绍了结核诊断的新技术包括的涂片、培养、免疫和分子诊断等方面包括环介导恒温扩增检测(LAMP)基因芯片检测、Xpert MTB/RIF检测技术、线性探针检测(LiPA) RNA、恒温扩增实时荧光检测(TB—SAT)、γ-干扰素检测(IGRAs),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ELISPOT)等。胡忠义教授还介绍了WHO推荐的诊断方法包括:1. LED显微镜涂片检测;2. 液体培养和药敏系统;3. 快速试纸条菌种鉴定技术;4. 分子线性探针技术快速检测一线抗结核药物;5. 自动化实时核酸扩增Xpert MTB/RIF快速检测结核及利福平耐药性,并指出任何一种诊断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应该与其它诊断方法联用,即使采用新的诊断技术,传统实验室检查方法仍需保留,开展新的诊断技术必须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还特别强调了必须达到生物安全的基本要求。
最后胡忠义教授提出新的结核病诊断技术发展需要快速、准确、简便、价廉、定性往定量、低生物安全和自动化;要逐步解决检测方法的先进化、试剂的标准化和操作的规范化及临床意义的界定等问题。最终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技术研究必将取得更大进展!
授课后,胡忠义教授接受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的表彰奖。
(责任编辑:陈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