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检验网特约报道员晏群(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报道 2016年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年会6月18日第六专题论坛《感染性疾病快速诊断及检验医学》邀请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检验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刘文恩教授做《分子诊断技术在微生物领域科研中的应用》专题讲座。
刘文恩教授首先对感染性疾病的分子诊断快速诊断方法PCR、RAPD、ERIC-PCR、LAMP、SPA、MLST、MLVA、PFGE、Southern blot、DNA chip、Gene Sequencing、DHPLC、MALDI-TOF MS的原理和应用概况进行了介绍;接下来刘文恩教授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对分子诊断技术在微生物科研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包括:不同标本来源的临床分离株产ESBLs研究;粪便标本中携带ESBL及CRE细菌耐药机制既流行特征研究;调查CTX-M基因的携带情况,进行CTX-M型ESBLs基因型的分析;住院患者肠道携带耐碳青霉烯革兰阴性杆菌分子流行病学;产碳青霉烯酶耐药菌的研究-首次发现耐药新基因IMP-38;结核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种鉴定、结核分枝杆菌种鉴定、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分析;结核分枝杆菌常见耐药突变基因检测;艰难梭菌感染的诊断、艰难梭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和艰难梭菌毒素B受体结合区表达的检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基因检测与流行性分析、MRSA耐药机制研究。
刘文恩教授指出检验工作者可以充分运用临床标本,以PCR及各种序列分析、基因测序技术和蛋白质分析等分子诊断技术进行细菌菌株鉴定、新型耐药基因发现、耐药及传播机制研究、致病机制研究、基因分型、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
授课后,刘文恩教授接受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的表彰奖。
讲座结束后,授课专家与在坐观众进行了热烈的互动,现场气氛活跃,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位听众就其在工作和科研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提问,各位专家详尽的解答了这些问题。
(责任编辑:陈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