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30日-11月1日召开的第四届检验医学(温州)国际会议上,美国休斯敦卫理公会医学研究所纳米医学系副教授、蛋白组学纳米工程中心主任胡晔教授为与会者带来了题为《纳米孔技术在疾病检测中的应用》的精彩讲座。
纳米技术以最小的侵入改善诊断、评估疗效、设计个性化的治疗方法,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工具。胡教授的研究团队正在开发基于微系统、半导体芯片和纳米技术的集成介孔材料,用于成像、传感和调节医疗健康的关键细胞过程、环境和国防应用。
胡教授的讲座分为五个部分展开:小平台为疾病检测带来了大变化、纳米盘激活的抗体加载于血液中可用于结核诊断、等离子纳米金颗粒能微量采样源于肿瘤的外泌体并量化、基于纳米陷阱激活和功能性原理的方法用于肿瘤早期诊断、缺氧诱导的羟基肽作为胰腺癌预后的血清标志物,详细阐述了纳米孔技术在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并重点介绍了该技术在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该技术可以检测并定量与细菌和感染密切相关的结核抗原,可通过相对简单的抽血而不是侵入性活检或昂贵的成像再分期扫描获得样品。其性能优于当前的蛋白质组学技术(最低检出限:1.0 fmol,目标分离率:90%),大大减少了假阳性率,并且具有省时和高通量的优点。台式MALDI-TOF MS版本现在可随时供临床使用。纳米盘也能以非常低的成本批量生产。
胡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并针对现场提问耐心作答,现场气氛热烈。
胡晔,1999年毕业于兰州大学,1999年-2001年12月在清华大学进行研究生学习,2005年获得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化学与生物化学硕士,2009年获得该校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2009年-2010年在休斯敦健康科学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目前担任美国休斯敦卫理公会医院研究所纳米医学系副教授、蛋白组学纳米工程中心主任及康奈尔大学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细胞与发育生物学副教授。目前主要的研究领域是纳米技术和疾病的早期诊断。曾获得Kostas Cardiovascular Nanomedicine Award、Golfer Against Cancer Award等多项奖励,目前主持多项基金项目,自2010年以来发表SCI论文30余篇,拥有5项美国专利,他的研究工作多次被 ABC TV、AACC、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Nanowok、Science Daily 等新闻媒体报道,并20多次受邀请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进行演讲。
(责任编辑:sg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