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耐药性学术研讨会表示耐药菌感染形势严峻

林泉教授:日本社区获得性感染的诊疗经验
 
陈民钧教授:我国细菌耐药性研究现状

   社区获得性感染:医院获得性感染是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通称医院内感染。社区获得性感染相对于医院获得性感染而言,是指在医院以外罹患的感染。
  细菌耐药性:(Resistanceto Drug )又称抗药性,系指细菌对于抗菌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化疗作用就明显下降,治疗效果同时明显下降。
  近年来,由于新的耐药菌、细菌的多重耐药现象不断出现,医学界对细菌耐药性研究重视度逐年增加。但是就目前来看,院内及社区针对耐药菌出现后的治疗策略缺乏规范管理和多学科广泛的交流。为了解国外关于细菌耐药性治疗的经验,促进我国细菌耐药诊疗研究水平的提高,中华内科杂志主办、明治医药有限公司协办的“细菌耐药性研究学术研讨会”于12月11日组织北京三甲医院呼吸科、ICU、耳鼻喉科专家就此问题进行了集中交流与讨论。
  社区获得性耐药菌感染不容忽视
  耐药菌常见于医院,但据美国1999-2006年300个微生物实验室提供的数据统计发现,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病例数逐年增加,已接近全部感染病例的30%。这一研究证实,社区获得性耐药菌感染形式非常严峻。
  社区获得性感染中以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生殖系统耐药菌感染较为常见。耐药菌的感染常导致患者病程延长、出现其他并发症、感染复发、医疗费用增加、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其中,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多见原因之一。根据我国刘又宁、陈民钧等教授对665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进行的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肺炎链球菌和肺炎支原体是我国CAP患者最常见的病原体。而根据临床治疗结论显示,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对常用抗生素已产生耐药,因而经常会导致治疗失败,患者的临床预后较不理想。
  社区获得性耐药菌感染治疗策略需要规范与交流
  由于各类新型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各个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谱不断在发生变化,特别是耐药性经常以多重耐药为特点,有时甚至找不到可治之药。在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的情况下,针对社区获得性感染有必要引起业内的广泛关注。
  会上,来自日本北里大学的林泉教授介绍了日本在社区获得性感染治疗的经验,林泉教授提出,呼吸系统社区获得性四大致病菌为流感嗜血杆菌(BLNAR)、卡氏莫拉、链球菌、肺炎链球菌(PRSP),由于耐药性的出现,以青霉素为中心的抗感染治疗陷入治疗困境,根据日本临床治疗中心观察结果显示,头孢妥伦在对抗成人与儿童PRSP、BLNAR感染方面,均表现出卓越的均衡性和良好的抗菌力。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主任委员刘又宁教授主持了专家研讨会,并在大会总结中提到,近年来,基于各类耐药菌临床检出率不断增加,社区获得性感染迫切需要能够覆盖上述病原体的有效、安全、经济的药物;未来社区获得性感染治疗建议增加国际间的学习与交流,优化抗菌治疗策略,从而使社区获得性感染耐药菌治疗成效得到快速提高。
(责任编辑:labweb)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