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主任简介: 彭士云,医学硕士,硕士生导师。现任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检验科主任、实验诊断教研室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检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医师协会检验专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检验专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曾获黑龙江省卫生厅医疗新技术应用二等奖三项,哈医大医疗新技术成果奖五项,担任黑龙江省科委攻关课题“狂犬病毒疫苗抗肿瘤的实验研究”负责人,参加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863”课题)“人类重大疾病遗传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利用”子项目。主要从事临床检验、实验诊断学教学及科研工作。
《科学与健康》:据了解,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检验科近年来获得了较快发展,在区域医疗系统中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您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彭士云:一是突出特色,二是注重质量。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检验科是一个以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实验室,包括临检室、免疫室、细菌室、生化室、肿瘤标志物室和细胞形态室。尤其是以肿瘤标志物室为特色的科室引领着全省肿瘤标志物检测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根据区域病患需求,我们检验科特设了肿瘤标志物室,开展单项的肿瘤标志物检测和我国研发的12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为肿瘤的诊断、治疗、预后监测提供了先进有效的检测手段,适合高危人群的肿瘤筛查。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具有无创伤性,标本采集容易,某些肿瘤标志物浓度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和临床分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这对于临床医师判断肿瘤分期有一定帮助,而且有些特殊的标志物,如AFP,PSA等,其数值的增高幅度对于肿瘤良恶性的鉴别有一定意义。提倡动态监测肿瘤标志物水平,以评估患者的手术效果、预后以及是否复发转移,肿瘤标志物浓度水平与疾病的预后、复发、转移关系密切,其对肿瘤转移、复发的提示往往早于临床症状的出现和影像学检查。
《科学与健康》:那么又是如何保证提高检测质量的呢?
彭士云:“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求发展”是我们检验科遵循的一个发展原则,检验科多年来一直以国际标准化组织2003年颁布的ISO15189实验室认可准则为标准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将实验室活动形成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记录。这样对于检验科管理技术如标本的收集、运送、保存、处理、仪器操作等都作出详细要求,使检测的全过程都有质量保证,并且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形成记录,如实验室的温湿度、质量控制结果、消毒时间等,以备发生检验结果质疑时有证可循,并有利于总结,持续改进。另外还要对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化管理,保证检测的质量和操作的规范性。
分析前质量保证包括检验申请、患者准备、样品的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进行传输的过程。这一过程不在检验科内进行,但是它对于检验质量却是最为重要的,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信的前提,也是实验室与临床结合的重要内容,医院组织检验科编写了《临床检验实用手册》,指导临床如何选择合理的检验项目,并正确填写申请单,指导采血注意事宜,并对送血条件、时间进行要求严格。拒收不合格标本,对于一些需要特殊采集的项目,派专业人员去临床跟踪指导,有效地保证分析前的标本质量。分析中质量的保证包括定期进行仪器的校准、比对,仔细核对患者的姓名、检测项目,通过室内质控和室间质量评价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分析后质量保证也非常重要,包括化验单的审核、发放。
《科学与健康》:坚持特色、保证质量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很难,你们是如何做好这些工作的?
彭士云:重要的是要做好与临床的沟通与结合。为此检验人员会定期与临床医生查房、进行病例讨论,收集意见、建议,提高业务水平,更好地为临床服务。同时,科室又面向患者,门口设立群众意见箱,征求病人及群众意见,针对群众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医院实际,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检验科还提供临床咨询,指导临床如何采集标本,比如做NSE检测时一定要求标本不溶血、做PSA检测前必须确认患者是否作过前列腺按摩术等,以保证采集的标本可以正确反映本人的实际情况,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的结果;帮助临床选择肿瘤标志物的最优组合,选择敏感性、特异性均比较好并且经济的组合,提高诊断率;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提倡联合检测、动态观察,把病人在患病期间的所有检验结果通过计算机汇成图表,显示以往的同项目的检测结果,以便于对检测结果进行动态监测。在结果出现异常时及时与临床沟通,找到问题所在。
相关链接:
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检验科现有面积1200平方米,其中工作用房1000平方米,实验室按国家生物安全Ⅱ级标准建设。采用现代化实验室的大厅式布局,分为检验仪器区、检验手工操作区、标本接收区及工作人员休息区;实验室还配有总UPS供电间,4~8℃冷库及其他实验室用房。全科共有10万~ 100万元以上的大型设备20余台套,均是目前国际先进的检验设备。全科各室基本实现了检测操作自动化,并实现与临床各科室的微机网络化联网和报告单的自动化传递。检验科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高层次员工的引进,科室现有在读博士2名、硕士2名,在职人员中有一半为本科以上学历,近3年新进博士1名,研究生3名,并鼓励在职人员提升自己,对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其综合业务素质,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
(责任编辑:labweb)
肿瘤检验:突出特色求发展
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