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4日19:00,“迈瑞临床生化讲堂之血脂检测–从实验室到临床论坛”在《临床实验室》视频号独家上线直播,论坛由《临床实验室》主办,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协办,主要围绕血脂检测的标准化与新项目的临床意义展开研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检验科主任刘向祎教授担任本场论坛主持人。首先由迈瑞医疗中国区生化营销高级经理栾洪强先生致辞,他表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深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持续升高,在这种新形势和背景下,血脂管理也亟待创新和发展以进一步满足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需求。迈瑞医疗作为大健康产业的一员,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持续完善血脂检测产品性能的同时也针对目前血脂管理的现状发挥企业责任,助力学术研究。在多位专家的通力合作下,今年成功发布了《非传统血脂指标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风险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今天论坛非常荣幸邀请到了共识的执笔人之一熊大迁教授针对本共识作深度解读,同时还邀请到汪俊军教授针对血脂管理当中意义特别的脂蛋白(a)检测的标准化进行讲解。希望各位与会同道能够通过本次论坛在实验室血脂管理和检测方面有所收获。迈瑞也会持续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助力检验事业的健康发展。随后进入论坛的专题讲座环节,第一个带来分享的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主任熊大迁教授,讲题为《非传统血脂指标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解读。报告指出,《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报道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导致我国人口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国内外文献研究提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是ASCVD的危险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不仅要关注LDL-C靶标达标并长期维持,也要关注其他脂质成分带来的ASCVD风险。熊大迁教授结合国际相关指南以及文献和《共识》,介绍了非传统血脂指标non-HDL-C、ApoB、Lp(a)、RLP-C、非空腹血脂的常用检测方法及其在ASCVD风险管控中的应用现状,同时也简要介绍了其他血脂指标如ox-LDL、sdLDL和ApoC-Ⅲ在ASCVD风险管控方面具有的潜在临床价值。熊大迁教授总结指出,《共识》旨在对非传统血脂指标在临床中应用方法、界值及价值认知达成共识,提升非传统血脂指标在ASCVD风险管控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率。接下来,东部战区总医院检验科主任汪俊军教授带来题为《脂蛋白(a)检测的标准化和临床价值》的报告。汪俊军教授指出,近年来更多的证据指出非传统的血脂项目逐渐受到临床关注,其中就包括脂蛋白(a)[Lp(a)]。随后报告结合多篇文献的研究及指南分享了Lp(a)对 CVD的风险评估具有的重要意义并推荐可纳入常规实验室筛查项目。同时我国也在《中国循环杂志》上发布Lp(a)专家科学建议,提示了Lp(a)与CVD风险关系及临床管理建议。汪俊军教授表示Lp(a)作为CVD独立风险因子仍遭质疑源于Lp(a)结构的复杂性,不同测量程序、商品试剂盒间的测定结果存在着差异,各实验室Lp(a)检测结果难以互相比较。他指出对于Lp(a)测定标准化的关键点在于要求检测方法使用的抗体与校准品、标本中每个Lp(a)颗粒具有相同的免疫反应性,即可识别的抗原表位数相同。报告结合多篇文献研究数据介绍了Lp(a)测定的标准化进展,相比质量浓度(mg/dL),Lp(a)颗粒浓度(nmol/L)检测可更准确地评估CVD风险,同时也比较了Lp(a)两种不同浓度在高血压和慢性CKD两组疾病中的应用。最后,汪俊军主任总结Lp(a)测定标准化的意义在于:准确测定Lp(a)水平;确定疾病的医学决定水平;确立可靠的Lp(a)与疾病的关系;明确Lp(a)的临床应用价值;建立并推行Lp(a)治疗目标值。至此,学术报告部分圆满结束,接下来是论坛的问题讨论、互动环节。刘向祎教授、熊大迁教授、汪俊军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田然副教授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副主任许会彬教授5位专家就“《共识》中已经提出非HDL-C项目的临床价值,目前在检验科报告单很少有体现,如何规范去使用该项目以及怎么向临床科室传递该项目价值?”、“血脂检测项目的结果互认面临哪些问题”、“非空腹血脂在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还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非空腹血脂项目参考区间建立情况如何?”等问题进行热烈的讨论,专家们的观点交流与思想碰撞,为论坛奉献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血脂检测–从实验室到临床”也在意犹未尽的氛围中落下了帷幕,期待下一场“迈瑞临床生化讲堂”的再次相聚!End
(责任编辑:dawenwu)
脂蛋白(a)的颗粒浓度和质量浓度,临床价值如何?
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