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华医学会在武汉召开“血清肿瘤标记物如何改善甲状腺癌症管理多学科诊治论坛”,来自临床外科、内分泌科、核医学科和检验科领域的专家,深入研讨了甲状腺癌血清标记物在甲状腺癌诊疗中的应用价值。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滕卫平教授、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吴毅教授担任大会主席。
专家介绍,90%以上甲状腺癌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临床治疗方法通常包括手术切除、术后碘131治疗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等。
与会专家还讨论了降钙素在甲状腺髓样癌诊断与随访中的应用。降钙素由甲状腺滤泡旁细胞(C细胞)分泌,受血清钙浓度及胃泌素的调节。作为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甲状腺髓样癌与降钙素有密切联系。
南瑞士肿瘤研究所核医学及PET-CT中心主任Luca Giovanella教授认为,降钙素用于甲状腺结节患者髓样癌筛查,灵敏性优于超声和细针活检,同时建议在甲状腺髓样癌术后随访中,每6个月测量一次基础降钙素和癌胚抗原。为增加临床准确度,与会专家建议在检测血清降钙素进行甲状腺髓样癌筛查时,大于100 pg/ml或刺激后血清降钙素水平增高应被认为是疑似甲状腺髓样癌,需进一步评估和治疗
(责任编辑:lab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