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IgG浓度对分离胶采血管使用的影响

来自山东省立医院检验科的王子娥、宋晓斐、段文冰等人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年2月第38卷第2期发表题为“血清IgG浓度对分离胶采血管使用的影响”的文章,现中华检验医学网将其内容详情转载以供读者分享,以下为内容详情:
 
由于传统的真空试管存在分离速度慢、血清质量差等缺陷,为保证检验质量,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血清分离胶采血试管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分离胶采血管,血液离心后由于分离胶界于血清与血细胞之间,可有效保护血清成分。但在多发性骨髓瘤等患者血标本使用分离胶采血管制备血清时发现血清会分布于分离胶之下。

研究过程:
对象:收集来自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IgG浓度不同的门诊及住院患者189例。
试剂与仪器:西门子BNII特种蛋白分析仪、离心机。BD Vacutainter SST 11分离胶采血管批号367957;BDVacutainter SST分离胶采血管批号367986。
方法:取静脉血3 m1分别置于BD Vacutainter SST 11分离胶采血管和BD Vacutainter SST分离胶采血管中,完全凝固后离心,2 000 xg,10 rain,观察血清、血细胞及分离胶在采血管中的分布。西门子BNII特种蛋白分析仪检测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

研究结果:

      
结果分析:分离胶主要由硅橡胶、大分子碳氢化合物、疏水胶等组成,作为一种高分子聚合物质,不溶于水,呈惰性,是具有触变性的黏胶性液体,密度在1.04—1.05 mmol/L之间,具有抗氧化、耐高温、抗低温,气密性好等优点。血清密度是1.026—1.031 mmol/L,而血细胞比密是1.090~1.095¨1,因比重原因,分离胶恰好介于血清和血细胞之间,所以一般情况下血液离心后会依次呈现血清、分离胶、血细胞3层。
在临床检验过程中,本实验室发现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BD Vacutainter SST IT分离胶采血管检测特种蛋白,离心不能形成正常的凝胶隔层,出现分离胶的漂浮现象,只能通过吸出血清,二次转移后进行检测。该批次离心管胶的主要成分是丙烯酸PS510,易受环境温度影响,离心过程中会出现漂油现象,为此我们更换了BD Vacutainter SST分离胶采血管,该批次采血管是由聚酯凝胶PSA制成,具有密度均一,介于血细胞和血清之间,有卓越的触变性和良好的化学惰性和稳定性等优点。本次研究分析了两种分离胶采血管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应用,发现在BD Vacutainter SSTⅡ分离胶采血管组,当血清IgG>50 g/L、<122 g/L时,83例患者血清均出现了分离胶的漂浮现象。而BD VacutainterSST分离胶采血管组,血清IgG>50 g/L、<122 g/L时,83例患者血清均未出现分离胶的漂浮现象。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我们认为是由于分离胶成分的不同造成分离胶的比重细微差别引起的,van den Ouweland和Church L2 o认为高总蛋白浓度(139、142 g/L)引起的分离胶漂浮现象是由于不同厂家分离胶的比重不同造成的。Fatds等认为血清(浆)的密度是影响分离胶漂浮的主要原因,而非黏度。任何导致血清密度增加并且超过分离胶密度的因素都能引起分离胶返转性异常。 (责任编辑:xgh)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