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和医院的转换 让我更懂双方的不易

早上十点半,广州市红会医院的输血科已经开始忙碌起来,病人家属到科室来咨询关于手术用血的具体情况。

“输血科每天差不多需要花三分之一的时间来解决病人家属的疑问和解释用血政策,因为他们平时接受到关于用血的信息跟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出入。”红会医院输血科主任赵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医院就是无偿献血的终端,而终端体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献血者的积极性。”

从血站到医院,不同的岗位让赵阳对于无偿献血有了更多角度的认识。

输血科被赋予更多职责 用血情况与医生绩效挂钩

据了解,大部分医院设立的输血科前身是血库,隶属于医院的检验科,而这样的定位决定了输血科的职能。过去的输血科只负责单一的收、发血液和检验血液,更像是一个实验室。因此在推动合理用血和阻止血液浪费上,输血科其实并不没有被赋予这方面的职责。

但从今年一月份开始,红会医院的输血科正式从检验科中脱离出来,升级为二级学科,科室中的人员和设备要求进一步升级。输血科得到了医院更多的扶持,也开始承担了更多的责任。

过去的医生输血全凭经验,甚至存在“营养血”和“人情血”。从今年一月份成立以来,输血科主要以上课和讲座的形式,把输血指征明确告诉医生,包括什么时候输血、输多少,都有详细的规定指引。

在制度建设上,红会医院采用合理用血评价的制度,提倡各个科室在用血后要“回头看”。医院职能部门每个月要抽取各个科室前月至少20份的用血记录,其中记录包括用血原因、用血安全的信息和用血后的评价,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杜绝一些“可输可不输”的血液。另一方面,各科室需要自评5份用血记录,这些记录都与医生的绩效进行挂钩。

此外,血液保护也是医院防止血液浪费的重要措施,医生在血液检验中的应减少患者失血,特别是贫血病人和儿童应避免反复抽血;同时提高手术质量、确保手术时间在合理范围内,避免患者长时间出血;医院提倡医生在手术时使用氨甲环酸等止血药物来减少失血。

而在实际工作当中,输血科跟临床医生对于用血有时候难免会出现分歧,制度和沟通在这个时候显得尤为重要。

“输血目前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专业,所以并不是所有医生对输血都非常了解。”红会医院输血科主任赵阳表示,“我们一直强调医疗用血从不是一个僵化的的状态,而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如果临床医生对于用血标准和规定有异议的话,我们欢迎他拿出合理的依据来。其中,依据包括行业标准、其所属科室的专业委员会,甚至是权威的杂志期刊。只要是能说明专业水平的理据,我们都允许学术上的探讨的。”此外,针对用血评价制度,医院还设有了三级投诉制度,供医生进行申诉。

信息滞后导致被动 医院工作其实可以更主动

据了解,目前广州血液供应仍然紧张。以红会医院为例,工作日周一到周五,每天计划量只有20个单位,即10袋红细胞。除了急症重症和妇产科外,一些不享受互助献血政策的病人、三无人员都需要在这20个单位里平分。因此,血液的紧张程度已经影响了医院手术的开展了。

然后很多时候,血液紧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因为血站跟医院之间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医院每周会根据需血情况向血站申请血液,血站则会根据采血情况和血库的储存情况给予医院“满足”或“部分满足”的回复,但不会将血库的存血情况透明公开地告诉医院。

赵阳表示,这样的约血方式应该改变。“血站对于医院缺少血液库存的告知,如果可以把采血的情况提早告知给医院,让医院可以提早安排手术,特别是择期进行的手术。这样就可以减少互助,哪怕只有一种或两种血型不用互助都好。”他认为,医院的工作其实可以更主动:“信息的不流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手术的安排,另一方面也导致了部分血液存放时间太久,影响了输血的效果,甚至错过血液保质期。”

就目前而言,广州作为省会城市,医疗压力较大,经常需要互助献血和自体输血来解决血液紧张的难题。而周边的一些城市血库则处于相对充足的状态,能否实现城市间的血液流通是缓解广州用血紧张的重要因素。

“其实在技术上不存在太大问题,主要是把血液的标签信息化、统一化,便于管理。此外,需要解决血液的集中化检测的问题,或者指定统一的检验标准,避免出现地域性误差。”赵阳说道,“同时,也可以通过协商,把部分城市间的交际区域划归到广州的采血范围里,允许广州的采血车到这些地方进行血液收集。”

另一方面,在广州实现医院间的血液流通和调配,提升血液配送机制的灵活性,也有利于解决用血紧张和血液浪费的问题。

无偿献血的终端体验 往往影响着献血者的积极性

2015年9月,赵阳结束了血站的工作来到了红会医院输血科,在同一个领域里面两个角色的转变,让他对于无偿献血有了更多的感悟,也开始能体谅双方工作中的不容易。

“以前我们一直简单地认为,医院对于用血不重视,而医生总是凭经验用血,没有按照用血指南合理用血,所以产生了像‘经验血’和‘人情血’等血液浪费现象。”赵阳说道,“但当我来了医院之后,我会思考:到底输血科的工作做到位了没有?临床医生是不是真的了解输血指征和用血规范?”他认为,专业的医生如果在清晰用血规范和标准的前提下,就不会出现滥用血资源的情况。“其实,血站和医院的出发点都是为患者着想的,但如果双方都不去不了解对方的工作,那就只能互相抱怨了。”

在医院工作的这段时间里,赵阳发现,信息的不对称是导致了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之一。“其实大部分患者都不是真正了解用血政策的。无偿献血人士及其直系亲属享受优先用血政策的额度,是却取决于其献血量,而非永久优先的。但我们在宣传的时候并不是这么跟献血者说的。”他认为,我们在宣传献血的时候,信息其实并不是全部透明的。

“血站是无偿献血的源头,而医院是终端。如果患者在医院没有得到好的体验,会影响他周围的人,无偿献血的动员也会受影响。就像一款手机,无论宣传标语描述得再好,用户在使用时体验不好、维修点和门店指示不清晰,那么用户可能以后都不会再选择这款手机了。”

他表示,医院在无偿献血的宣传过程中负责配合工作,如果依靠医院的终端服务来宣传政策是非常低效的。如果献血者在采血之前足够了解政策,那么就可以在源头和根本上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责任编辑:lgh)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