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儿童医院的护士在给小患者打针。新快报记者 李小萌/摄
■儿童医院内科诊室里住满了小病号。
市儿童医院医生称11月以来此病高发
■记者 李斯 陈杨 通讯员 田慧舒 梁剑芳 简文杨 统筹:林靖峻
近半个月,如果你家小孩子出现腹泻,在服用抗菌素等药物后依然拉肚子的话,那你就要留意,他们是否已经感染上轮状病毒。昨日,记者从轮状病毒最集中的接收医院——广州儿童医院了解到,近期轮状病毒患儿明显增加,每天均有200-300名儿童感染。
输液室到处是腹泻病童
昨天下午,市儿童医院输液室外坐满了人,多是3岁以下小孩子,不少患儿都是抱着肚子无精打采地在吊针。家住荔湾区的汤先生一脸愁容。“孩子才1岁多,上周和其他孩子玩耍时还挺好的,但从12月1日晚上就开始呕吐,过了几天还拉肚子,吃药没有效果,真让人担心……”
同时,钟女士夫妇带着2岁的女儿也到儿童医院打点滴。“我们家有老人前段时间拉肚子,吃了些药好多了,但这几天却轮到孩子,他起初说口干,然后食欲减退,还拉肚子,医生说是感染了轮状病毒……”家住长寿路的钟女士自责地说。
日最高300童染轮状病毒
事实上,近来广州各大医院消化科已经频频收到腹泻病人,许多6个月-2岁之间、抵抗力弱“小小孩”都被病毒“盯上”。
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的主任医师区文玑表示,广州进入11月后,医院接到众多因腹泻到医院就诊的患儿,其中感染轮状病毒引起腹泻的患儿居多,轮状病毒进入了高感染期。“目前医院日门诊量在2000-3000人之间,当中200-300个患儿都是验出感染了轮状病毒。患者中70%都是‘小小孩’。”
广州近半月病童数量倍增
该情况也出现在其他大医院。记者从市儿童医院、中山二院、中山六院(胃肠肛门医院)、珠江医院等获悉,近半个月内,因病毒性腹泻来就诊、入院的人数倍增。“3个星期以前还是零病发的。”中山六院儿科的王医生告诉记者,近两个星期,加上急诊有100多个儿童来院就诊,一半以上是因为拉肚子,其中近40个是因为感染了轮状病毒。
“这两天门诊中,有60%-70%的患者都是因为感染轮状病毒腹泻、呕吐的。”珠江医院儿科王主任告诉记者。
据悉,到目前为止,广州市儿童医院病毒室检测出的轮状病毒病例都是零星发病。双胞胎前后均染病
轮状病毒感染途径为“粪口途径”。“粪口途径”就是病毒由幼儿的嘴巴吃进去,在肠胃道繁殖,从粪便中排出大量的病毒,又因为婴幼儿的个人卫生习惯不好,把粪便中的病毒,通过手的触摸沾染在玩具和桌椅表面,另一个健康的幼儿手沾到病毒后如放入嘴巴中,就会造成轮状病毒肠胃炎。
“近期发现有双胞胎先后发病,老大刚拉完肚子,老二就紧接着出现症状。还有一些老人家要带好几家的孩子,病毒就在孩子们玩耍的时候互相传染。”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的主任医师区文玑提醒,婴幼儿平日的食物要严格把好卫生关,防止轮状病毒感染,同时要注意保暖,尽量少带宝宝去公共场所,以防传染。孩子的玩具也应经常消毒。
此外,对出现发热、腹泻的患儿,一方面要注意观察便次和大便性质,另一方面要给予患儿口服补液,以防脱水。如有明显的症状,务必到正规医院就医。
预防
选择接种疫苗可以降低感染
对初冬感染轮状病毒的婴幼儿患者,临床没有特效药物快速治疗。有专家特别提醒,“家长在小儿患病期间切忌乱用抗生素治疗,以防引起不良后果。”
近年,不少患儿选择接种轮状病毒的疫苗,不过轮状病毒有很多种类,目前的检验设备只能验出有该病毒,无法查出病毒属于哪一类型,因此打疫苗后仍有机会感染,不过接种后就算受到感染可有八成几率避免出现重症。
知识
秋冬交接时期谨防轮状病毒
据介绍,轮状病毒有明显的季节性,它特别喜欢在20摄氏度左右气温下活跃。在广州,秋冬交接时期尤其要注意。市儿童医院通过三年的观察发现,本地儿童多集中在每年10月至12月期间感染轮状病毒。
链接
特别注意脱水症状
医生表示,人体感染轮状病毒后,病毒 在3-5日后才最活跃,因此患者初发症状未必是腹泻,可能有发烧、咳嗽、咽部疼痛等感冒症状,有的患者会每日大便数次,且伴有呕吐、腹痛,容易被误诊为胃肠型感冒。不过,一旦出现脱水,就要引起注意。
而今年与往年不同的是:“呕吐及发烧的症状比较明显,且抽筋的也比较多,同时2岁以下小孩感染的概率相对更高。”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的区文玑主任和中山六院儿科王医生不约而同地表示。在中山六院,出现抽筋并发症的患儿也比较多。
提醒
喝牛奶会延长腹泻
轮状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从而造成细胞损伤,引起腹泻。与此同时,能帮助人体消化的小肠茸毛使受损断裂,小肠吸收不到人体的水分、养分,粪便排除体外后成水状。有患者在轮状病毒排毒期每天拉肚子10次、20次后出现脱水,不止泻的话就会进一步危及生命。此外,近年来还发现个别病人肠套叠、抽促的并发症。
小肠绒毛要一周才能修复,再此之前患儿若喝奶粉、母乳、牛奶、蔗糖类食物,还可能延长拉肚子的时间。
详解儿童轮状病毒腹泄
婴幼儿秋季腹泻就是一种病毒感染性腹泻。据调查,这种腹泻有80%~90%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该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呈圆球状,中间的壳体像车轮的辐条一样呈向外放射状排列,外边的壳体类似车轮的外缘,形态极像车轮,故起名叫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在全世界都有分布,早在30年代就曾在欧美国家流行过,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自50年代开始,也曾先后在20多个省市发生过流行,其流行范围几乎遍及全国。这种病毒还曾在产科病房的婴儿室中引起过相互感染,导致多名婴儿发生腹泻,有的甚至造成死亡。
据测试,轮状病毒在50℃的高温下,1小时仍然不会死亡;在-20℃的严寒条件下,可以存活7年;在-70℃的环境中可以长期保存。它对酸碱也有较强的耐受性,一般的洗涤剂对它毫无杀灭作用,但在外界环境中不能繁殖。正是由于该病毒的这些特点,才使它在不利的环境中能长期潜伏等待、一旦有机会进入人体,便会大量繁殖致病;然后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外部环境。重新感染别人。这样周而复姑,至今人类还没有找到能有效杀灭该病毒的有效药物。
轮状病毒在庞大的病毒家族中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支系,但它也有兄弟姐妹。资料显示,目前人们将轮状病毒分为两大类十多个组型。每型引发的症状基本相似,只足症状略有轻重之分。当人体受到轮状病毒侵袭后2~3天,体内即可产生对抗这种病毒的抗体,一般在短时间内,即使是再受到这种病毒的感染,也不会发病。但各型之间并无交叉免疫,也就是说,当您受到I型轮状病毒感染后,产生了对I型病毒的抗体,若再受到I型病毒的侵袭可能不会发病,但若受到Ⅱ型病毒的侵袭,仍然会发病。新生儿的母亲大多数都曾受到过不同轮状病毒的感染,因此,母亲早期的乳汁中、会含有大量各种类型的抗体,新生儿吃母乳,特别是初乳,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的传染源主要是排毒的成人或孩子。病毒排出后常污染水源、食品、衣物、玩具、用具等。当健康人接触了这些物品时,会通过手、口途径进入人体。从动物实验中还证实,病毒通过呼吸道也可进入动物体内引起消化道病变。人是否也可以通过空气被轮状病毒感染,至今尚未得到证实。
腹泻在我国多发生在10~12月,约占发病总数的80%,其次在3~5月份也有一个小的发病高峰期。当婴幼儿受到轮状病毒感染后,经过1~3天的潜伏期便开始发病。早期的主要症状是呕吐、体温在38℃~39℃之间,继而出现腹泻,每天大便在10次左右,个别孩子可达20次。早期可有粪便,经数次腹泻后,大便呈水样或稀米汤样,无脓血且量较多。由于患儿大量失水,很快发生脱水现象,出现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嗜睡,面色灰白,前囱门和眼窝下陷,皮肤松弛,捏起后不能立即展平,尿少,口脏黏膜干燥等症状,若不及时纠正脱水状态,常可导致死亡。医生或有经验的家长根据季节、水样大使、无脓血等特点,作出正确诊断并不难,关键足能否得到正确及时的治疗。
目前,杀灭轮状病毒尚无特效药物,现在使用的各种抗菌药物郡对病毒无效。正确的治疗方法就是尽快纠正孩子的脱水、酸中毒。对于症状轻的孩子可用口服补液的方法进行纠正。常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盐,配方为: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氢化钾1.5克,葡萄糖20克加水1000毫升,可让孩子当水喝。症状重一些的孩子可用静脉输液的方法纠正脱水和酸中毒,同时配以潘生丁口服。据报道,潘生丁对轮状病毒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近年来,干扰素(IFN)也被用来治疗轮状病毒感染、这种药可以抑制病毒在人体内的繁殖,从而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另外,口服补液剂也在不断改进。早先在东南亚用米汤代替葡萄糖口服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我国也有人曾用炒焦的大米或小米熬成米汤,代替补液剂口服,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具体制作方法是:把大米或小米用微火炒成焦黄色,然后加水熬成稀粥,过滤去掉米粒,用米汤喂孩子。炒焦了的米粒巳部分碳化,有吸附毒素和止泄的作用,也可将焦米汤代替水加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液剂中让孩子饮用。若无口服补液剂、可在每1000毫升焦米汤小加盐3.5克,小苏打2克,白糖30克饮用。米汤中的淀粉、维生素及其他矿物质,不但可以补充孩子的营养,还有利于孩子胃肠功能的恢复,是目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如果是新生儿得了秋季腹泻,应继续喂母乳或牛初乳,母乳或个初乳中有90%左右都台有抗轮状病病的抗体,孩子吃后可减轻症状或缩短病程。
近年来,对秋季腹泻的预防也有很大进展,除了按一般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方法,如隔离病人,饭前便后洗手,不吃未经清洗和腐败变质的食物外,有报道说,结孕妇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可使乳汁中轮状病毒抗体增加、新生儿吃达种母乳,能提高抗轮状病毒感染的能力。另外,口服的轮状病毒疫苗被认为是最有效而且简便易行的预防方法,目前很多国家都在研究之中,有的已制出活的减毒人轮状病毒疫苗、传代减毒活的牛或猴轮状病毒疫苗和减毒活重组疫苗。有的疫苗经临床试用,并未引起成人或婴儿的不良反应。还有的国家正在用DNA重组技术开发轮状病毒疫苗,可望在不久的将来,这种疫苗能像口服儿麻糖丸一样,在全世界普遍推广应用。
(责任编辑:lab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