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美美事件引发血荒?

目前,本市血库存量仅为4000单位,相当于理想标准库存的33%。市血液中心指出,今年入夏以来的连日降雨和“郭美美事件”被媒体炒作后引发的信任危机,都让原本就处于淡季的本市采血“雪上加霜”。与此同时,各医院临床用血量却在以10%至15%的速度增加着。针对目前供血紧张的局面,本市已确定新增六处献血小屋。(8月19日《北京晨报》)

  血荒与“郭美美事件”有联系吗?应该说有。如果没有“郭美美事件”,红十字会不会成为舆论炮轰的对象。而自从发现“郭美美事件”以后,舆论像水蛭一样“吸住”了红十字会,到处曝光红十字会的丑闻,形象一向“光辉”的红十字会,轰然倒塌,真是令人猝不及防、束手无策。比如,有媒体报道,受“郭美美事件”影响,深圳红十字会1月仅获100元捐款。可以肯定,没有“郭美美事件”,情况不会这么糟糕。由此可以推断,除北京市血液中心认为血荒是受“郭美美事件”影响以外,其他闹血荒的地方也有人这什么想。

   

  但是,这些问题——血荒、获捐款锐减及被舆论炮轰,即红十字会发生如此严重的信任危机,问题真的是出在“郭美美事件”上吗?责任应该由郭美美一人来承担吗?答案是否定的。郭美美只不过是一时冲动而“炫富”,她或许根本不知道红十字会如果“不堪一击”——随便找一家红十字会深入调查和报道一下,引起舆论哗然。比如,“红会玉树捐赠缩水23%”、“募捐箱上推商业广告的收益下落”、“高价卖”超声刀””等。

  于是人很自然的认为:所有针对红十字会的舆论批评和报道,似乎缘起于“郭美美事件”之后,如果没有“郭美美事件”,红十字会不会沦落如此地步。笔者并非替郭美美说话,其实,问题的根本在于,红十字会一直垄断了慈善,没有外部压力,不思进取,数十年来没有进步和发展,又缺乏公开透明机制和监督机制,不适应“公民记者时代”。尤其是经济发展和汶川地震以后,中国社会开始进入“公民慈善时代”,盖次和巴菲特的慈善晚宴则为之添了一把柴禾,红十字会却没有任何变化,想继续垄断慈善——还发生了“不通红十字会不能接受捐款”的咄咄怪事,舆论焉不有意见?打个比方,红十字会好比木房子或机器一样,数十年来,没有检修,有的地方已经腐朽或生锈,如今揭开罩在上面和遮丑布,才发现问题多了、麻烦大了,需要大修。

   

  比如,红十字会的办事效率、“提出管理费”、“收取会费”、“血站借红十字会赚钱”等问题,饱受舆论诟病,可红十字会一直未拿出可信的解释、未拿出克服积弊的良好办法。前不久建一个信息发布平台,漏洞百出、洋相百出。红十字会办事效率低下,最令人痛心的是“大肚女孩”事件,社会爱心人士捐给苏田田的善款,居然在苏田田去世35天后才送到!这样的红十字会如何获得公众的信任?清者自清秀、浊者自浊,红十字会不反思自身存在的严重问题,还把责任推给郭美美和“郭美美事件”,走不出信任危机泥淖,也难以重拾信任。

(责任编辑:labweb)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