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人民网视频访谈。本期访谈的主题是重视血脂异常,预防心血管疾病。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的专家柯元南教授。柯元南教授是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首席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柯教授从医40余年,主要从事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及介入心脏病治疗和心血管临床药理研究及新药开发等工作,尤其擅长复杂、疑难心血管病的诊断治疗。
柯教授您好。欢迎您做客人民网,跟我们网友打个招呼吧。
柯元南:人民网的各位网友,下午好。
主持人:柯教授,我们知道我国是一个心脑血管疾病的大国。请您介绍一下我国心血管疾病的现状是如何的呢?
柯元南:好的。
我国的心血管病的发病现状,它的发生和死亡都呈增长的趋势。目前按照死亡的顺位,根据国家卫生部的调查,从死亡的顺位来看,心脑血管病是占第一的,超过肿瘤,超过感染性的疾病,所以成为第一杀手。每年心脑血管病死亡的有300万人,包括心肌梗死、脑中风等等。总死亡人数中,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死于心脑血管病。所以大概占30%左右。每天的死亡人数有8200人,平均每十秒钟就有一个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所以这个数据是很可观的。
心肌梗死是很严重的一个疾病,死亡率很高,每年新发的心肌梗死有50万人,现患的心肌梗死,包括发生心肌梗死以后存活的,这样的人有200万人。每年新发的脑卒中,就是中风,有200万人,现患的脑卒中有700万人,有些是发生脑卒中以后存活的,这样累计的就有700万人。
我国的心血管病为什么呈增长趋势呢?因为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人们不良的生活方式,我们国家有庞大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人群,这些人群都是心脑血管病的后备军,如果不注意预防的话,若干年以后,有一部分人就会演变成心脑血管病。
这些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压现患的人数至少两亿。吸烟的人数3.5亿,有很多人是被动吸烟,本人不吸烟,但是别人吸烟,他被影响了,被动吸烟的人数更是庞大,5.4亿。另外,我们今天要讲的血脂异常的现患人数有2亿,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有血脂异常。超重和肥胖的也很多,超重的有2.4亿,肥胖的有7000万人。另外,根据最近的调查,糖尿病的现患人数有1.5亿,不同程度,有的是糖尿病,有的是糖耐量低减。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增多,若干年以后会造成心血管病。所以,要防止和减少心血管病,要从控制危险因素开始。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这些数据,是非常惊人,数量非常大。其中有两亿的人存在着血脂异常。这个数据也非常大。我们想请您具体介绍一下,到底什么是血脂异常?什么是高脂血症呢?
柯元南:高脂血症指的是血液中的脂质成份异常。血液中有红血球、白血球,这是有形的成份,还有血糖、电解质、脂质等。脂质超过正常的范围我们就叫做高脂血症。血脂的成份有胆固醇、甘油三酯、还有脂蛋白。根据这些成份的异常,临床上常常就把它分为以下几类:第一是单纯的高胆固醇血症。血液中主要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这是第一类,这一类是最主要的,和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最大的一类,也是我们血脂防治的时候最主要的一类血脂异常。
第二类是高甘油三酯血症。这类人血中胆固醇可能正常,但是甘油三酯水平增高。甘油三酯是一种中性脂肪,这种病人的血清像乳糜一样。这类病人目前认为也和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增高有关系,但是关系不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那么重要。目前有些患者认为血脂异常就是指的甘油三酯,实际上不是,血脂异常泛指好几类血脂成分异常,并非单指甘油三酯升高。
第三类是混合型的高脂血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增高。在我国家是大多数人属于这种情况,特别是肥胖超重的人,还有糖尿病人的血脂异常都是属于这类混合型的高脂血症。
第四类叫做低HDL-C胆固醇血症,HDL胆固醇大家知道是属于好的胆固醇,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这种病人血液里面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它往往伴有甘油三酯增高。这四种血脂异常里面最重要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它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最大。
主持人:我国目前的高血脂症的发病状况是怎样的?
柯元南:根据2007年人口估算,高脂血症大概是有2亿人,根据2002年的中国居民营养和健康调查的资料,我国18岁以上的人群,血脂异常的患病率是18.6%,其中高胆固醇血症(总胆固醇5.72mmol/L),大约有2.9%,胆固醇边缘升高的(5.20到5.71mmol/L)大概3.9%。高甘油三酯血症的11.9.%。低HDL-C血症的大概是7.4%。18岁以下的青少年和儿童,高胆固醇的是0.8%,高甘油三酯的是2.8%。血脂发病率的情况就是这样的。血脂增高没有症状,绝大多数人自己是不知道的。我国成人的血脂异常的知晓率很低,只有3.2%,男性3.4%,女性2.7%,城市7%,农村最低只有1.5%。我国血脂异常的控制情况目前也还不太知道,但是估计是很低的。即便是因冠心病在医院住院的高危病人,虽然它的治疗率较高,达到81.4%,但是控制达标率只有36.2%,不太高。那些患急性心肌梗死的极高危的患者,虽然治疗率也是很高的,达到82.5%,但是控制达标率只有10.9%。所以危险性越高的患者,因为它的控制达标的标准比较严格,它的达标率就比较低。如果不好好注意控制的话,它达不了标。
主持人: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有什么关系呢?
柯元南: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为主的高胆固醇血症,它是动脉粥样硬化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的动脉的疾病,发生在冠状动脉,可以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发生在脑血管可能引起中风,外周的动脉硬化可能引起间歇性跛行或者下肢缺血,甚至肢体的坏死等等。众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等综合作用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但是高脂血症是主要的危险因素。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的本身主要是胆固醇和其他血脂的成份。血液里面的胆固醇可以被血中的巨噬细胞吞噬,进入到动脉的内膜下,形成泡沫细胞,然后胆固醇就被释放出来,堆积在动脉内膜下,最后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这些斑块增大,可以阻碍动脉血流,引起动脉所供应器官的疼痛和功能障碍。心脏冠状动脉的斑块就会引起冠心病、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脑血管斑会引起中风,还有外周血管会引起下肢疼痛或者功能障碍。
这些斑块还有可能破裂,造成心脑血管事件,比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破裂以后,血液里的血小板就会聚集在斑块上面形成血栓,很快阻断动脉的血流,可能会造成心肌梗死和脑卒中。以上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病理。
根据流行病调查的结果,低密度脂蛋白的胆固醇的水平和心肌梗死、脑卒中、心血管病死亡都呈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越高,这些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就越高,这就是正相关。很多大规模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显示,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就可以大幅度降低心血管病的事件,比如心肌梗死、死亡等等。所以,控制高脂血症已经成为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重要措施。所谓一级预防就是光是有血脂升高,但是还没有发生心脑血管病,用药控制了胆固醇以后,可以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所谓的二级预防,就是他已经有心脑血管病了,但是如果我们把他的LDL胆固醇降下来,也可以减少死亡率,改善预后。
主持人:这样看来控制高脂血症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在临床上治疗高脂血症呢?有哪些治疗方案?
(责任编辑:labweb)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