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后血糖高危害有多大?不要小看餐后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早、中、晚餐后2小时测定的血糖,是指从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小时后测定的血糖水平,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方法。糖尿病患者血糖高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空腹血糖高而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第二种是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2小时血糖高;第三种是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都高。因此,在诊断糖尿病时,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都要检测,避免漏诊。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早、中、晚餐后2小时测定的血糖,是指从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小时后测定的血糖水平,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方法。正常人的餐后2小时血糖标准是3.9~7.8mmol/L,达到7.8~11.1mmol/L时即可诊断为糖耐量异常,大于等于11.1mmol/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餐后血糖高是糖尿病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心脑血管健康。现代研究表明,餐后血糖高的危害很大,很多糖尿病就是因为餐后血糖高引起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我国的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高的比例高,在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中,单纯餐后血糖高的比例为50%。餐后血糖控制不好不但会影响全天血糖的控制,而且餐后血糖高的危害很大,为什么呢?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大都是在饥寒交迫的环境中,由于长期吃不饱饭,血糖就比较低,人的身体就适应在低血糖的水平中生活。古人是没有餐后血糖的,因为过去人们每天吃很多顿饭,每顿饭都吃一点点,全天任何时段的血糖都在低水平,根本就没有餐后血糖。可是随着科技的发展,食物极大地丰富,人突然可以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了,而且每天只吃三顿饭,每顿饭都吃的很多,餐后血糖就升得很高。人根本没有进化出适应高血糖的基因,所以这么高的血糖就会使身体产生应激反应。所以,每顿饭后身体就处于氧化应激的炎症状态,这种氧化应激反应,会引起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病随之而来,这也是糖尿病患者容易得心脑血管病的原因。长期的应激反应,还大大增加了癌症的发生风险。所以,治疗糖尿病预防并发症,必须首先在降低、减慢餐后血糖上下功夫!餐后2小时血糖的控制标准因人而异,需要结合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等。通常糖尿病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要控制在7~10mmol/L,对于病程较短、年龄较小,且没有糖尿病并发症和其他严重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最好控制在7.8mmol/L以下。怎么降低和减慢餐后血糖呢?在人类千百万年的进化中,原始人的饮食特点是每顿吃的很少,每天吃很多顿,吃的很杂而且主食很少,因此原始人“几乎没有餐后血糖”!胰岛的功能就是按照这种饮食结构和习惯配套进化的。现代人要想解决餐后血糖高的问题,靠胰岛进化变强大是不可能的,只能把吃饭方式变回到1万年前去。改变吃饭方式,比如少食多餐,每天3~5餐。少吃主食,尽量吃粗粮、豆类等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膳食纤维好量高的食物消化慢、升高血糖也慢,等于在主食上少食多餐。主食尽量不要煮的太烂,并且注意就餐顺序,先喝汤、再吃菜,最后吃主食,细嚼慢咽。尽量降低餐后血糖,减轻胰岛的负担,减少心脑血管病。
(责任编辑:dawenwu)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