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时民
国内首家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临床检验形态学技术中心–张江细胞形态学技术中心(CMTC)4月16日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产业园区正式揭牌运营。CMTC是在张江管委会的支持下,由科宝智慧医疗公司建设的公共研发技术服务平台。来自全国各地近40位医学检验领域的专家、主任以及张江管委会领导一行参加了此次开幕盛典。中国医疗装备协会临床检验专业技术主任委员,301医院丛玉隆教授、张江管委会金颖副主任、科宝董事长朱仁明先生、科宝CEO陈悦博士等一同为技术中心的开幕剪彩。该中心的成立也是以丛玉隆教授为主任委员的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临床检验专业技术委员会,本着产学研用这一宗旨而推进的一个崭新的项目。
中心特聘丛玉隆教授为形态技术中心名誉主任,李泳教授为主任,张时民教授和周道银教授为副主任。来自国内多个省份的从事血液学、细胞学、体液分析领域的多位专家,以及医科大学检验专业的专家被聘为中心形态学专家团队成员。
丛玉隆教授在开幕典礼上发言致辞,他指出张江细胞形态学技术中心的建立堪称中国IVD行业形态学检验领域的一次创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随着科技和自动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形态学检验的发展已经滞后于生化、分子、免疫、蛋白等诊断技术。丛教授强调细胞形态学检验才是医学诊断的基础,是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最经典、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是诊断技术的“金标准”。但是人才的匮乏和高强度的工作制约着形态学诊断技术的发展。结合当下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产业,张江细胞形态学技术中心正是将互联网+与生物健康产业进行融合,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智慧医疗理念,借助智能仪器设备和在线求助专家的简便有效方式,对培养更多更专业的形态学检验技术人员和建立健全形态学标准化图形数据库打好一个坚实的基础。细胞形态学技术中心建立的第二个意义还在于有助于目前国家医改三级分诊网络的建立和完善,通过远程、移动诊疗和决策支持,在社区医院和县级医院层面,病人如若能够得到迅速有效的诊断结果,就会减少对市级甚至是省级的医疗资源造成挤压,为三级分诊改革提供有效的诊断技术支持。
丛教授在CMTC中心专家讨论会上对该项目给予充分肯定,也提出要求。1.建立一个完整,有效,务实的管理体系,紧紧抓住设备,互联网技术和用户三个方面,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初步建立的体系应该首先解决检验科的基本形态学技术入手,例如血涂片的筛查,尿有形成分和人体寄生虫等与临床诊断关系密切的项目为切入点。以后将发展到疑难病的形态学会诊和骨髓诊断等多方面内容。2.对系统要严格控制,确保安全有效,建立标准的运行程序。选择有典型特点,疑难的形态学内容推送给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发出的内容有记录,有跟踪,有回应,有统计。同时要保护患者资料不被泄露,保护患者隐私和资料的安全。3.建立优质的专家团队,对专家应该按照专业特长进行分工,建立不同级别的专家队伍,按照一般,复杂和疑难病例,分别安排不同水平的专家团队进行有效的处置。同时开展市场开发,推进和扩大服务范围。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将形态学检查技术不断推进,建立大数据检验诊断平台,使更多的人受益,服务更多的人。
讨论会结束以后,专家团队还对中心推出的智医网APP软件进行了测试和应用培训,对科宝公司的形态学培训教室,数字图像采集程序和分析系统,今后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讨论。今后专家团队也可以通过这个智医网平台参与形态学会诊和讨论。而普通注册用户也可以通过智医网平台发送形态学讨论内容。智医网APP可以通过豌豆荚等下载平台下载到手机用户端使用。
下图为形态学专家聘任证书。
(责任编辑:lab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