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官员表示,目前多数文件已经草拟完成,等待会签陆续分批公布 本报讯 据媒体报道,医改操作性文件开始有了眉目,国家发改委官员27日表示,目前发改委正在协调相关部委,争取在6月陆续出台医改配套文件。 和此前的各种猜测不同,医改配套文件最终锁定为21个,分别由发改委、财政部、卫生部等部委业务司局起草,目前多数文件已经草拟完成,等待会签,随后会分批出台。 目前已出3个配套文件 “目前已经出来3个配套文件了。”一名参与发改委培训的地方官员告诉记者,有两个文件(其中一个是中医药发展的指导意见)已经在系统内下发,还有一个文件也已经会签完毕。不久后,这三个文件都可能包含在第一批配套方案中,对外公布。 据了解,基本药物目录和公立医院改革指导意见有望成为首批对外公布的配套文件。列入第二批出台的文件,如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配套文件,目前尚未在部长办公会议上讨论通过。 据悉,21个配套文件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针对五项重点改革出台的操作性文件;另一类是围绕改革体制机制的文件,主要包括改革药品和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等。 利益博弈 医改“沉寂” 自医改整体方案发布后,有关医改进程的消息一度陷入了沉寂期。关于配套文件的公布时间,外界一直甚为关注。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曾表示,基本药物目录在今年4月底以前能够公布,但这一计划未能如期实现。 一位知情人士介绍说,400多种基本药物已经大致确定下来,但是并没有最后拍板敲定。由于各级卫生部门都在抓甲型流感防控,占去很大的精力。“配套文件起草过程中,需要不断平衡各部门利益。”一位资深医改专家认为,这也导致了配套文件公布时间的一再延后。这位专家介绍说,比如疾控中心的资金保障问题,目前省以下疾控中心的经费中,国家投入的只占到总收入的一半,剩下的则要靠自己创收。财政部门想严格预算管理,卫生部门则希望能给予更多资金支持,以确保其公益性。 “配套”是关键地方在观望 北大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陈育德教授说,医改纸面上的东西已经有了,由于医改总体方案是框架性、原则性方案,因此,真正指导地方政府落实医改的,是这些后续配套文件。地方的改革也因此大多处于“观望”状态。除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有初步实施方案外,全国绝大多数省份仍处于成立专门领导机构、着手研究实施方案阶段。 为了进一步指导地方改革,5月中旬,国家发改委举办专门培训班,各地发改委官员参加。此外,相关部委还将选择部分试点省市作为各自联系点,进行跟踪研究,以便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责任编辑:labweb)
21个医改配套文件下月起出台
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