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丹东一医院数月未发工资”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据澎湃新闻视频报道,辽宁丹东振安区医院的部分职工对记者反映,他们医院已经五个多月没有发工资了。据悉,振安区医院是一家二级乙等公立医院。但该院一名职工称,从2000年开始,每月工资中该扣的部分医院都会扣,但该缴纳的费用“医院里没给我们缴”,原因是医院一直效益不好。随后,振安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回应称,由于疫情的影响导致医院的经济效益不行,现在已经在各方协调了,争取本月内会把工资发下去。公立医院经营困境在这条新闻的评论中,有多名网友留言称,自己所在的医院也有发不出工资的情况。 据悉,振安区该医院并不是特例,事实上,许多公立医医院都面临着工资发不出来的“窘况”。这些医院大都是类似于丹东振安区医院的二三级医院,日常需要自负盈亏。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到院就诊人次降低,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均减少;另一方面,受财政影响,该拨付的款项没有下放到医院,补贴收入也减少。此外,由于防疫等工作量增加,基层医院要购买日常防疫所需要的防护设备、耗材等,增加了支出。“收入”项减少,“支出”项增加,怎么能不“赔钱”?导致医院收入减少发不出工资,继而影响职工收入?“公立医院亏损的情况,有管理的问题:尤其是药品取消零加成之后,一些医院转型不及时,未推行精细化管理,呈现靠财政补贴存活的‘躺平’局面,只会越来越差。再加上受疫情的打击,濒临破产的局面。”一名医院管理者说,另外一部分原因是很多管理者过去举债建设,留下了大量债务,导致财务问题加重。四川一公立医院被关停乐山市第四人民医院于2021年6月27日正式关闭。据医院官网显示,乐山市第四人民医院座落在峨眉山脚下的桂花桥镇上,建于1968年,前身是成都铁路局西昌分局燕岗线路医院,1994年10月更名为峨眉铁路医院,2004年9月1日因铁路主辅分离医院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并更名为乐山市第四人民医院。医院占地面积近20万平方米,由本部和四个卫生院组成,是四川省本级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乐山市及峨眉山市社保定点医院、峨眉山市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定点医院、成都铁路局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同时还是铁路交通事故创伤急救中心以及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定点实习基地。作为一家二级甲等公立医院,医院能开展二级医院所要求的一切业务,其中尿外科、呼吸内科是该院的重点学科。但就是这样一家看似并不差的公立医院为何突然关停,这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据相关网友爆料,这家医院前几年被并入了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同时挂牌乐山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和乐山市第四人民医院。虽然这些年一直有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支持,可医院依旧欠了不少钱。在疫情之前,医院已经亏损了2000万,拖欠多家供应商的款项无力结清。疫情之后,医院更是难上加难,被一家药品供应商起诉之后,陆陆续续有多家跟进,医院的账户就被冻结了。据医院2021年9月在官网公开的收入支出情况:“2020年度收、支总计2885.08万元。与2019年4024.88万元相比,收、支总计各减少1139.80万元,下降28%。主要原因是财政专项拨款较上年减少,因疫情影响医疗收入也有所减少。”同样,受疫情影响,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日子也不太好过,于是基于上述背景,学校决定关停医院。医院关停后,合同制的医生们解除了合同,相关赔偿依旧拖着;而有编制的年轻职工选择主动辞职,年纪大一点的职工在等待分流。一直在等待分流的医生们,刚开始每个月还能领取三四千一个月的基本工资,可今年春节过后,情况越来越糟,到现在有的职工领了一千多。很多都是双职工家庭,生活举步维艰!除了没有工资,就连社保也连续好几个月断缴了。一地卫健委表示:事业单位工资发放非常困难辽宁葫芦岛市卫健委日前在答复政协委员提案时坦言,全市财政收入受到较大冲击,形势紧张,既要确保按时还债、又要确保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发放,维持正常运转都非常困难,对公立医院补偿机制难以落实。答复还透露,受疫情影响,防护物资费用大幅增加、医疗收入减少,公立医院债务水平急剧上升。早前,有市政协委员就后疫情时代完善公立医院投入补偿机制提出了几点建议。葫芦岛市卫健委逐项答复时表示,近年来,尤其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各级政府对医疗机构的政策扶持及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实施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建设、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应急卫生救治体系建设等,用于基础设施、医疗设备投入,尤其是今年的绥中县和建昌县疫情,市财政更是投入了大量资金,阻止了疫情蔓延。同时,因全国持续不断的疫情影响,财政收入也受到较大冲击,形势紧张,既要确保按时还债、又要确保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发放,维持正常运转都非常困难。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投入及大中型医疗设备购置需要巨额资金的保障,补偿机制更是难以落实。目前看,仅能在医疗机构履行一类公益机构职能时(如落实疫情防控任务等),一事一议,申请财政给予专项补助。另外,对于政协委员提到的公立医院债务问题时,葫芦岛市卫健委称,2020年以来公立医院债务有不断攀升的趋势。医院债务攀升主要受疫情影响,防护物资费用大幅增加、医疗收入减少,尤其我市今年的疫情,给公立医院正常运行造成了巨大影响,债务水平急剧上升。公立医院债务居高的主要原因,还与公立医院自身债务管理有直接关系,远超过自身能力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源源不断的各类医疗设备投入、薪酬绩效不合理、跑冒滴漏等也是推动债务高筑主要原因。公立医院应严格落实国务院关于公立医院举债建设的有关规定,强化举债建设和购置大型医用设备管控。我市将参照省属医院债务管理暂行办法,对于市属医院日常借入的周转负债,充分论证,做好偿债风险可行性研究。关于公立医院引进社会资本问题,葫芦岛市卫健委表示,此属敏感话题。“如果引进社会资本占有部分或大部分股份,参与医院经营,会改变公立医院所有制性质,经向省卫生经济学会专家咨询,这是目前政策不允许的。”答复还称,社会资本是逐利的,不是搞慈善、搞公益的,尤其有经济实力的民营资本,朝思暮想、挖空心思,争取专项资金、医保等政策红利,搞把公立医院吞并、搞垮之事,想方设法把患者引(骗)入民营医院,高薪利诱从公立医院挖人才,最终目的就是“损公肥私”,实现资金利益最大化。葫芦岛市卫健委认为,公立医院引入社会资本,首先考虑政策体制问题、社会稳定问题、国有资产是否有流失、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等问题,公立医院压力大怎么造成的?一定程度是盲目扩张、管理不善、缺少核心竞争力、政策壁垒等问题造成的,还有民营医疗机构多方挤压问题。解决公立医院压力问题,首先应先自我自我革新,动大手术,激发内在动力,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强化特色专科建设,堵住跑冒滴漏,使公立医院慢慢恢复元气、健康有序发展。另一方面,公立医院存在的债务压力等问题,也与卫生健康、财政等部门在一定程度上管理宽松,放任公立医院“自由翱翔”、无序发展有关。如果公立医院领导班子、干部职工以院为家,当自己家日子过,公立医院的明天会更美好。民营医院亏损、倒闭相比于公办医院,私营医院的日子更不好过。“破产”“倒闭”两个词就足以概括疫情以来许多私营医院的命运了。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副会长余小宝在今年5月表示,疫情以来,已有2000多家民营医院破产倒闭。而据《国家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年鉴显示:2020年我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含公私混合所有制医疗机构)营收6760亿,支出8066亿,整体亏损1300亿元,其中私营医疗机构总营收为3735亿,开支5256亿,净亏损1520亿元。疫情对民营医院造成的困扰主要来自两点:一是疫情反复之下多地民营医院都面临“开开关关”的状态,尤其是高精尖专科医院异地就医的病人锐减,手术、门诊业务严重下滑;二是一些实力较强的民营医院在诊疗之外承担了疫情防控的任务,突击式核酸检测需要民营医疗机构抽调一部分人去支援,医院人手更加紧缺,运营成本增加但迟迟见不到补贴结算。疫情对基层医院的影响很大疫情以来,看医生的程序繁琐了许多:没有核酸检测报告很可能连医院大门都进不去。一些基层的小诊所和小型医院没有进行核酸的条件,市民出于“怕麻烦”的心态,小病小痛也不愿意到医院里去,使得这些基层小医院小诊所流失了很大部分的业务量。在医院无法保障收益的情况下,职工的工资发不出来、补贴不到位,又怎么让辛苦的基层医疗人员心甘情愿继续工作?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基层医院和基层医护人员,在疫情依然严峻的今天,我们怎么样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希望能够更多的关注医疗,关注医疗工作者!来源:医学之声、澎湃新闻、葫芦岛市卫健委、上游新闻、河南商报等
(责任编辑:dawenwu)
5个月发不出工资,公立医院被关停!疫情重压下,公立医院也扛不住了?
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