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第28次山东省检验医学学术会议在山东泰安举行,来自山东、山西、安徽、浙江等地的检验专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检验医学的发展。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不断推进医联体和分级诊疗,检验医学在此过程中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如何推动检验医学的发展是所有检验人都将面临的问题。一直以来,检验医学的发展就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检验专业的学历学位、检验医师的培养、检验发展的瓶颈、检验科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等,本次论坛邀请了7位出身检验的院长与检验工作者面对面交流,回答一直以来藏在检验人心中的问题。一起来看“检验院长”们带给我们怎样的解答。
问题1 院长们是如何看待授予检验本科的医学学士学位改为理学学位呢?
王传新(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院长):
原来的医学检验五年制是医学学士学位,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允许检验本科毕业生参加规培,后来本科改为四年制后授予理学学士学位,不能参加规培。作为教育部规划颁布的政策,这是综合考虑了我国当前医疗环境人才需求的情况下提出的改革。国外的教育模式与国内不同,在国外,针对医学实验室中从事血液、体液和微生物检验的工作人员,要求学位必须是MD,而生化和免疫相关操作人员,则属于技师系列,因此国外免疫相关专业的学生在经过基础教育之后,考取免疫证就能够参加免疫工作。这就是培养和医院用人相匹配。在我国,其实也并不一定需要更多的临床医师来参与检验。从职称系列上来说,有的是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有的是研究员,副研究员,有的是主任技师、副主任技师,但要说副主任技师一定比副主任医师差,那也是不对的。这只是不同的职称体系,相互不存在可比性。因此,国家的考虑可能是,医师和技师在检验工都是必须的,检验本身需要更多的从事检验技术的工作人员,但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具有临床医学背景的医师共同参与,提高我们检验的质量水平。
谢鑫友(浙大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副院长):
刚才王院长已经基本把事情讲透彻了,这个背景要弄清楚,我们是在走国际接轨的路线。上一届的教指委(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同样也把我们检验逼到了一个绝境。为什么呢?大家知道,在国外的检验科有技师,也有医师。在国内特殊的环境下,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增加检验科医师的吸引力,把临床毕业的(学生)吸引到检验科来,这样才能提升整个医学行业。那么如何增加吸引力呢?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门槛、岗位工资和权力。我觉得很重要一点就是权力。大家知道,中国临床和检验本科毕业是一样的工资,而国外差距则很大,这是工资的吸引力。还有一个就是权力,这个权力包含技术权力。一个检验师在检验科,他的边界到底在哪?他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举个例子,如果所有的检验组合由他主导,那么很多临床医生就会进入。检验医师意味着他不仅具备检验相关理论与技术,还必须具备临床诊断知识,那么检验岗位对临床的吸引力才会增加。现在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临床毕业的人很少愿意到检验科来。就如临床药师,他们的权力我认为已经上升到有一定吸引力了。那么我们把检验医师的权力下放,我们就可能吸引更多的临床进入检验科。我国的国情决定了不能完全走西方的道路,如果完全按照西方的道路来,可能就无法产生我们自己的检验医师。
问题2 基层医院检验医师由于培养不到位,在参加多学科会诊时,往往不能具备较好的话语权和解决问题,请问各位院长如何看待检验医师的培养以及使用问题?
马筱玲(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院副院长):
检验医师的培养,国家是有认可的培训基地,同样也有培训大纲、教材等,大部分时间是在临床的轮转,要培养临床能力。但是我们也发现问题,诊断与临床对话,一定要是临床医生,或者是经过临床规培的人,才具备这种思维能力,这就是为什么检验在跟临床对话时话语权缺失。检验的培养思路不一样,是从技术来培养,但临床诊断疾病是横向的,要鉴别诊断,要把很多技术叠加,根据临床的症状,再考虑检测结果与临床是不是符合。我们发现检验跟临床解释的时候,经常是按照检验的思路:你这个情况可能分析前有问题、分析中有问题等,再解释不了,就讲我们这结果,是仪器做出来的、我们做了质控、我们有卫生部合格证,但都解决不了临床的问题。规培要去临床实战,解决临床问题,临床关心的是诊断问题。检验工作需要的是大量的技术人员,而和临床交流要医学背景,是规培的目的。
宋现让(山东省肿瘤医院副院长):
很多医院面临这个问题。在MDT中,检验科是否有发言权,关键看,检验科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能否解答问题?重要不重要?二是,参加多学科会诊中,讲的东西是不是在解决临床问题中起到作用,而这个作用不是临床医师能提供的。第二个问题,我们现在对检验的培养,对于检验的理学学士和医学学士这个问题,我现在逐渐理解并赞同这种培养方式。我们的大学教育,本科教育是通才教育。临床医学是一级学科,培养的是懂临床医学知识的。到了研究生阶段是专才教育,培养二级学科的内科医师等,这是一个层次划分的问题。从教育部的角度出发,做检验医师的,一定是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出身的,才能通过研究生阶段的二级专科培训作为检验医师。其他的一般的检验技师,理学学位就够了。
问题3 为什么现在有很多检验项目第三方检验机构能做,而我们医院检验科不能做?
马筱玲(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院副院长):
我现在也感觉到检验面临的几个问题。首先,技术要发展,却受到行政的控制。任何一个商品,有人觉得需要他,才会有厂家去注册。就检验来讲,只有临床需要,我们才先做,做了之后,厂家看到有这个需求,才会去注册相关的项目。前主委潘柏申教授一直在讲自建项目,但自建项目的前提是要有需求,否则厂家也不会先把所有项目都注册好。第二个是检验项目与收费的问题,很多项目医院可以做,但是物价局没有收费项目,你去做就是不合法的。再就是医保问题。以前医院的检验项目是想组合就组合,但现在医保审核严格,是需要严格审核检验组合是否合理。
王传新(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院长):
补充一点。每个医院面临着第三方实验室能做,医院实验室不能做,这个是政府行为,是管控的,要求必须三证齐全才能开展,与医保密切相关。但现在卫计委和物价局已经开了一个口,对于临床确实需要的项目,原来物价目录中没有,但有专家组、医院讨论后报备,之后就可以开展项目进行收费。
问题4 如何看待检验科假急诊问题?
谢鑫友(浙大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副院长):
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资源是有限的,检验科配备的人员和设备都是有限的,国内现在存在很多教条主义的地方。检验科要讲究TAT,就要对检验项目分层分级,与临床交流,确定哪些项目需要什么样的TAT。对于“假急诊”问题,其实就是一个滥用资源的问题,需要由医院来科学定义,利用互联网,追溯到患者,确定是否需要急诊检验。
马筱玲(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院副院长):
对于“假急诊”问题,需要分析医生为什么开急诊检验。就我们医院来说,经常有医生早上5、6点钟开急诊检验,其实这些不是急诊,是住院病人。医生想在主任查房时看到报告单。因此检验科需要分析,对标本分流。我们要理解,其实没有“假急诊”的问题,都是医生的需要。我们将服务和质量,质量并不是单指把室内质控做好了就是质量,还指的满足客户要求的需求度。能够满足医生的需求,这才是质量,这是我的理解。
问题5 如何看待临床科室POCT的应用?如何管理POCT?
戴二黑(石家庄市第五医院副院长):
临床科室应用POCT的原因,主要是方便,至于怎么管理,每个单位的做法不一样,据我了解,一般是成立POCT管委会,由医务科牵头,但技术方面需要检验科把关,没有固定模式,每个单位不一样。其实管理问题根源就是利益分成的问题。检验科的化验单,检验科要分,临床科室自己开单自己做,收入就在临床科室。因此,对于POCT的管理,主要是规范。
问题6 现在检验医师的注册进展如何?
王传新(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院长):
这是牵扯全国检验医师切身利益的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现在有两个司局正在跟进这个问题。主要难点是检验人员的成分相对复杂,国家之前有摸底调查,发现检验人员的背景中,有学检验的,有学护理的,因此现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两个司局已经提交了相关的材料,正在进行中。
问题7 在各位院长心目中,检验科是个什么地位?检验科如此辛苦,却得不到相应的尊重,请问院长们怎么看?
苏海翔(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院长):
在座院长基本是检验科出身,在我们心目中,检验科肯定不只是辅助科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我是学临床医学的,但是做了多年的检验工作,也兼任了很多年的检验科主任,所以说,在我心目中,检验人是非常伟大的,任何一家医院离开检验科是办不下去的,检验科与其他临床科室具有相同的重要地位。
张纪云(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
我也是学检验的,前两天刚参加了医学教育的一场会议。检验科的地位得不到承认,从根上来说,没做好。我们检验科人非常努力,抓质控,其他科室做的都没有检验科好。但为什么说检验科是辅助科室呢?从我们国家的医学检验教育历程来看,检验医学发展较晚并且作为临床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不能和临床医学平起平坐,加之现在检验医学改成四年制,不能考检验医师。因此,我们也在呼吁,将专业目录中医学检验修改为大学教育中对应的检验医学,与临床相对应。
(责任编辑:陈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