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独立的研究小组发现,循环肿瘤DNA (ctDNA)可以为尚未进展到转移的结直肠癌(CRC)提供有价值的临床研究线索。 在日前发表在JAMA肿瘤学的文章中,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和瑞典的58名三期非转移CRC患者在瑞典的一家医院里接受了切除手术,研究者在术后的数月到数年间采集超过300名患者的血样。虽然大多数患者在手术后血液中没有检测到ctDNA水平,但他们利用Safe-SeqS assay,对已知的患者肿瘤突变进行了研究,发现有十多名患者的ctDNA呈阳性。 研究人员发现,13名接受手术且ctDNA呈阳性的患者中,仅有3例幸免,其余均出现了复发,这说明在肿瘤切除后进行ctDNA检测的潜在价值。平均来说,ctDNA在发生复发患者体内出现的时间比临床医生通过放射学筛查或临床症状发现复发时间早三个月左右。 在剩余的45例ctDNA呈阴性的CRC患者中,研究团队平均对其随访4年以上,且没有发现疾病复发现象。 连续的循环肿瘤DNA水平在术后监测中可以在结肠癌患者进行切除术后作为风险分层的工具。 为了进行前瞻性研究,研究者在其他研究地点采用深度测序量化近800份患者样品中随着时间的推移,ctDNA水平的变化。研究者对125名I期,II期和III期结肠癌患者的手术前两周以及术后数月的ctDNA食品进行了研究。发现ctDNA于疾病复发有关且几乎82%的含有ctDNA的样品有潜在突变。 利用多重PCR技术和深度测序、条形码和多重扩增子测序技术,该团队发现ctDNA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受其他临床病理危险因素的影响。 例如,在122名接受术前检查的患者中,研究人员发现108名患者体内存在ctDNA,这些患者的构成为40%的I期CRC患者、92%的II期CRC患者和90%的III期CRC患者。研究者指出如果治疗后血液中残留或重新出现ctDNA,则与疾病复发显著相关,检测ctDNA通常比标准的影像学检查更早发现复发。 研究人员指出,术后第一个月血液中含有ctDNA的患者的复发风险较高。完成辅助化疗后不久的ctDNA呈阳性的7名患者复发风险更高。 根据这些发现,作者得出结论,ctDNA分析可以通过支持风险分层、辅助化疗监测和早期复发检测潜在地优化CRC的术后管理。 在相关的社论中,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的Scott Kopetz及其同事们讨论了早期CRC的研究结果并指出:加深对ctDNA在CRC患者危险分层中临床效果的理解,将ctDNA作为生物标志物,需要更具确定性的前瞻性试验的数据,在理想的情况下,未来可能使用常规监测和CRC检测改善患者的护理。 但是,美国还没有批准对术后早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ctDNA技术。但建议:应该对ctDNA作为一种可靠的预后标志物的令人信服的数据进行评估,以便确定医疗保险是否应该覆盖该试验。
(责任编辑:dawenwu)
ctDNA作为结肠癌预后标志物?看看最新的研究怎么说
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