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根据国家和上海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十二五”科技规划,推进上海生物医药领域科技进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推出了上海市 2015 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生物医药领域产学研医合作项目。
在《基于医院门急诊的iPOCT自动化工作站的研发与应用》项目(编号15DZ1940400)中,由顾敏晔、李福刚、杨晶、郭春梅、白宝丹、陈明惠、应春妹、张莉、费凤英、胡晓波、俞国华、徐晓萍、韩焕兴、倪培华、唐大海、施金祥、徐建新17位专家教授、主任共同撰写的”精准医疗大背景下iPOCT发展新趋势”的论文,在2016年笫5期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上发表了。我们认为这篇对POCT发展有着风向标作用的重要文章发表,标志着iPOCT即时检测新概念的论述,已在国内最高学术媒体和权威杂志亮相,可以预计将对POCT产业的发展和应用会带来极大的推动。
POCT的发展在中国结合国情也在与时俱进,徐建新等在本世纪初首先提出了POCT中译名为即时检验的新概念,并通过发表论文以及在全国各地和医学会、临检中心联办的学术会议大力宣传POCT即时检验理论和应用;2007年1月由赵伟国、徐建新、李福刚等牵头编写了国内第一本关于POCT的中文专著《即时检验》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在学术界与产业界引起轰动。可以理解,这些工作的有序进行,对于促进和助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4年2月1日,发布了国家标准《GB/T29790-2013即时检测质量和能力的要求》,将POCT正式命名为“即时检测”,(和即时检验一字之差)拉开了即时检测产业化、标准化腾飞大幕的进程有关。
传统POCT的手工误差和高通量的两大难题制约了发展,基于行业的需求,医改的要求,技术平台的发展,各种新技术都融合到POCT中来,不断迸发出新的理念,新的火花,智慧POCT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iPOCT时代产品的快速迭代与技术进步解决了传统POCT遇到的难题。一是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大数据化POCT仪器的应用,可免去了以往手工操作造成的误差,提高测定结果精准度,从根本上解决POCT质量问题的困扰,同时实现了医疗系统大数据的建立;二是改变了传统POCT仪器不能适应高通量的局限性,iPOCT仪器解决了国内医院高通量的迫切需求,这是即时检测发展的新风向标和里程碑。
iPOCT新概念的提出和应用既符合“精准医疗”的主流趋势,也是对传统 POCT的重新定义。正如iPOCT概念提出者和倡导者徐建新说的,随着21世纪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医疗行业的突破性进展,以精准化、自动化、云端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即时检测”(Intelligent POCT,iPOCT)将成为即时检测(POCT)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这是产学研医高度融合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未来,在精准医疗背景下兴起的iPOCT将给检验医学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iPOCT是“互联网+移动医疗+ POCT”,其核心就是个性化智慧诊断。iPOCT是第五代POCT,是中国特色的POCT。“iPOCT代表了中国POCT未来10年的发展方向”。iPOCT新概念正是在“精准医疗”的大背景下,与大检验医学新理念相结合,对POCT个体化发展和应用的最佳诠释。iPOCT是个性化诊疗与精准医疗形成技术衔接与支撑的最佳载体之一,并推动“精准医疗”理念落地。
iPOCT新理念一经提出,很快就被业内人士接受和认可,国家级杂志iPOCT论文的发表定会引起学术和产业界对iPOCT新概念的浓厚兴趣,据了解更为详细的学术著作,由徐建新担任主编的《智慧即时检测&iPOCT》一书将于今年6月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发行。
以“精准化、自动化、云端化”为主要特征的iPOCT三大核心理念和未来发展的八大趋势预测和iPOCT—智慧即时检测新概念的重要内容有更为详细的论述,并将成为POCT发展的理论指导,将更好地为未来大检验和大健康服务。
(责任编辑:zq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