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细胞外囊泡表面标记可作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指标

与症状不太可能由脑缺血引起的患者相比,被判定为非常可能由脑缺血引起的短暂症状的患者EV表面抗原谱并不相同。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EV表面抗原特异性特征的算法,有助于识别TIA。细胞外囊泡(EV)是脑缺血性疾病有前景的生物标志物,但尚未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进行系统检验。近日,心血管疾病领域权威杂志Stroke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旨在(1)调查有疑似TIA患者的EV表面抗原特征;(2)开发和验证基于特定EV表面抗原谱的TIA诊断预测模型。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于训练队列的40名伴有疑似TIA症状的受试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一个由28名受试者组成的独立队列作为外部验证队列。研究人员使用精确诊断评分根据发生真正缺血事件的可能性对患者进行分层,分别为:不太可能(评分0-1)、可能-很可能(评分2-3)或非常可能(评分4-8)。研究人员通过纳米颗粒跟踪分析对血清囊泡进行了定量,并通过多重流式细胞术对EV表面抗原谱进行了表征。与对照者相比,非常可能或可能-很可能发生TIA的患者EV浓度增加(P<0.05)。纳米颗粒浓度与精确诊断评分直接相关(R=0.712;P<0.001)。EV免疫捕获后,CD8、CD2、CD62P、黑色素瘤相关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D42a、CD44、CD326、CD142、CD31和CD14被确定为组间判别因子。最后,在训练和外部验证队列中,结合所选标记表达水平的随机森林模型在识别非常可能的TIA患者方面分别具有96%和78.9%的准确率。 由此可见,与症状不太可能由脑缺血引起的患者相比,被判定为非常可能由脑缺血引起的短暂症状的患者EV表面抗原谱并不相同。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EV表面抗原特异性特征的算法,有助于识别TIA。原始出处:Jacopo Burrello.et al.Extracellular Vesicle Surface Markers as a Diagnostic Tool in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stroke.2021.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STROKEAHA.120.033170 (责任编辑:dawenwu)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