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疹性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本病又称荨麻疹性苔藓、婴儿苔藓或小儿荨麻疹性苔藓,是婴幼儿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患病的小儿皮肤会出现大小均匀的红色丘疹,或丘疹样水疱性皮疹,瘙痒不安,常缠绵不愈,反复发作。由于瘙痒会使小儿哭闹烦躁,若抓破皮肤可因继发感染而致化脓。 丘疹性荨麻疹皮损常为圆形或梭形之风疹块样损害,顶端可有针头到豆大之水疱,散在或成簇分布。好发于四肢伸侧、躯干及臀部。一般经过数天到1周余皮损可自行消退,会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斑。皮损常也可陆续分批出现,持续一段时间。丘疹性荨麻疹瘙痒剧烈,可因反复搔抓而引起脓皮病等。
目录
1.丘疹性荨麻疹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2.丘疹性荨麻疹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3.丘疹性荨麻疹有哪些典型症状
4.丘疹性荨麻疹应该如何预防
5.丘疹性荨麻疹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6.丘疹性荨麻疹病人的饮食宜忌
7.西医治疗丘疹性荨麻疹的常规方法
1丘疹性荨麻疹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现今大多数认为丘疹性荨麻疹发病与昆虫叮咬、食物过敏和环境精神等因素有关,可以说是由节肢动物类叮咬止起的外因性变态反应。当患者被节肢动物,如被臭虫、跳蚤、蚊子、蠕类等叮咬时,该昆虫唾液可注入皮肤内,若此人具有过敏素质倾向,那么,通过几天数次叮咬之后则可致病。每年农历惊蛰之后昆虫复生,开始活动,丘疹性荨麻疹患者也会逐渐增多。具体如下:
1.感染细菌性感染、毒性感染、真菌性感染与寄生虫。虫咬症如螨、跳蚤、臭虫等。
2.食物以含有特殊蛋白质的鱼、虾、蟹、鸡蛋、牛奶等常见致因素。
3.吸入物各种花粉、尘土等。
4.精神因素及内分泌的改变精神紧张、感情冲动、月经、绝经、妊娠等。
2丘疹性荨麻疹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丘疹性荨麻疹又称虫咬性皮炎,是指被昆虫、节肢动物叮咬,或因接触昆虫的毒毛而引起的皮肤炎性反应。如果不及时处理进行治疗,症状发作时会奇痒难耐,用手抓破后皮损处起量米粒大小水疱且皮下红肿隆起,小水疱又被抓破,留出水样液体,之后发干呈黄色,会引起皮肤的感染。 当这种症状出现时可采用以下偏方进行调理: 取雄黄、枯矾各50克,共研成细末,用茶叶水调匀外搽患处,每天3次,连用至愈。本方具有解毒止痒,消肿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各类虫咬引起的皮肤感染。
3丘疹性荨麻疹有哪些典型症状
皮损表现为风团丘疹或风团水疱。典型损害,其风团状似纺锤形,中央有小丘疹或水疱。还可以在四肢远侧端和掌跖部位出现张力性水疱。皮疹可群集或散在分布,但一般不对称。患儿多有剧痒,以夜间尤甚。 本病的主要表现是皮肤出现皮疹,皮疹为纺锤形,水肿性红色丘疹,开始为小粒状丘疹,继而发展为黄豆至花生米大,有时丘疹中央有水疱,偶尔可见血疱,周围红晕明显,皮疹常成批出现,好发于腰背、四肢,群集或疏散分布,皮疹奇痒,抓破后容易糜烂而致继发感染。单个损害的皮疹约7-10日左右消失,留有浅褐色色素沉着,新损害的皮疹常不断发生,所以同一人皮肤内可见不同期的皮疹。 病程长短不一,一般1周左右多自行消退,遗留暂时色素沉着,但新的皮疹又可陆续出现,因而新旧皮损同时存在,至天气转凉后逐渐痊愈,但次年常又发生。 自觉剧烈瘙痒,往往影响睡眠,患儿精神不安。搔抓后表皮剥脱,易致继发感染。
4丘疹性荨麻疹应该如何预防
生活中,皮肤病是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中丘疹性荨麻疹对人皮肤的危害还是比较大的,所以我们应做好预防工作。 1.预防丘疹性荨麻疹首先就要搞好环境、居室和个人卫生,以杜绝引起本病的昆虫滋生。 2.尽量不搔抓,以防继发感染。可自然消退。给予适当的药物可改善症状及加速消退。 3.住所处室内外可喷洒杀虫剂,以消灭臭虫、跳蚤、蚊子等有害的节肢动物。 4.应勤洗勤晒衣物、被单、枕头、被子、毛绒玩具。平时用开水泡洗床单、被套和凉席,天热换凉席时,尤其要注意杀虫。 5.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充分的通风和采光,因为螨虫怕光,太阳曝晒能杀死螨虫。
5丘疹性荨麻疹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丘疹性荨麻疹的化验检查方法有很多,包括血液学检查、皮肤试验和体外试验检查。 1.血液学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沉、免疫学检查。 2.皮肤相关试验包括斑贴试验、皮内试验、皮肤划痕试验、点刺试验。 3.体外试验包括血清总IgE、血清变应原特异IgE等。
6丘疹性荨麻疹病人的饮食宜忌
丘疹性荨麻疹不仅要用药物治疗,在饮食上也应该注意调理。 1.尽量少吃鸡蛋、鱼、虾、蟹等高蛋白食物。 2.少吃薰、烤、腌泡、油炸、过咸的食品。 3.多吃维生素、低动物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及新鲜水果、蔬菜。 4.不吃陈旧变质或刺激性的食物。 5.忌辛辣刺激食物。 6.忌肥腻厚味食物。 7.忌发物。鱼、虾、蟹、公鸡、牛肉等食物具有一定的致敏因素,可使人体发生过敏反应,能使炎症加重。
7西医治疗丘疹性荨麻疹的常规方法
丘疹性荨麻疹的西医治疗方法分为外用治疗和内用治疗两种。 1.外用治疗:对症处置,根据皮损表现可选择具有止痒、消炎作用的洗剂或乳剂外搽,但如有继发感染,应先控制感染为宜。 2.内用治疗:内服抗组胺剂、维生素C等。 (1)抗组胺类药:可做为常规应用,一般多采用既有抗组胺作用,又有镇静效果的苯海拉明、非那根、扑尔敏 赛庚定等内服。此类药物通过麻醉神经起作用,只用于短期控制急性症状。不可长期使用。 (2)维生素类:往往使用维生素C或B12与抗组胺类药联合治疗,可望获得较好效果。 (3)钙剂:乳酸钙或葡萄糖酸钙片口服有一定疗效。常常与抗组胺类药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