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腮腺炎又称腮腺管炎,大多数为局部原因所致,中年人发病率高,多为单侧受累,临床主要表现为阻塞症状和腮腺反覆肿胀。
目录
1.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2.慢性阻塞性腮腺炎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3.慢性阻塞性腮腺炎有哪些典型症状
4.慢性阻塞性腮腺炎应该如何预防
5.慢性阻塞性腮腺炎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6.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病人的饮食宜忌
7.西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的常规方法
1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大多数患者由局部原因引起。如智牙萌出时,导管口黏膜被咬伤,瘢痕愈合后引起导管口狭窄。少数由导管结石或异物引起。由于导管狭窄或异物阻塞,使阻塞部位远端导管扩,唾液淤滞。腮腺导管系统较长、较窄,唾液易于淤滞,也是造成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的原因之一。
2慢性阻塞性腮腺炎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多为单侧受累,也可为双侧。患者常不明确起病时间,多因腮腺反复肿胀而就诊。肿大的腮腺可能压迫面神经引起暂时性面神经麻痹。
3慢性阻塞性腮腺炎有哪些典型症状
大多发生于中年。多为单侧受累,也可为双侧。患者常不明确起病时间,多因腮腺反复肿胀而就诊。约半数患者肿胀与进食有关,发作时伴有轻微疼痛。有的患者腮腺肿胀,少者1年内很少发作。大多每月发作1次以上。发作时伴有轻微疼痛。
有的患者腮腺肿胀与进食无明确关系,晨起感腮腺区发胀,自己稍加按摩后即有“咸味”液体自导管口流出,虽之局部感到轻快。检查时腮腺稍重大,中等硬度,轻微压痛。导管口轻微红肿,挤压腮腺可从导管口流出浑浊的“雪花样”或黏稠的蛋清样唾液,有时可见黏液栓子。病程久者,可在颊黏膜下扪及粗硬、呈索条状的腮腺导管。
4慢性阻塞性腮腺炎应该如何预防
大多数患者由局部原因引起。如智牙萌出时,导管口黏膜被咬伤,瘢痕愈合后引起导管口狭窄。日常要注意口腔卫生。如果进食或是晨起发现腮腺有不舒服的时候要及时问医生。
5慢性阻塞性腮腺炎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主要是根据临床表现及腮腺造影。腮腺造影显示主观、叶间、小叶间导管部分狭窄、部分扩张,呈腊肠样改变。
6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病人的饮食宜忌
要给病儿吃易咀嚼和易消化的流质和半流质,以减轻吞咽的困难。要多喝开水,以利于身体内毒素的排出。
食疗方:万寿菊银花粥
【组成】万寿菊、金银花各15克。
【用法】水煎2次,每次用500毫升,煎半小时,两次混合,去渣留汁,再加人粳米50克,慢熬成粥,下白糖。
【适应症】腮腺炎,乳腺炎。
7西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的常规方法
一、西医
1、治疗
多由具体原因引起,故以去除病因为主。
支持治疗:向导管内注入药物,如碘化油、抗生素等,具有一定的抑菌和抗菌作用。
保守治疗:按摩腮腺,促使分泌物排出。咀嚼无糖口香糖,促使唾液分泌。用温热盐水漱口,有抑菌作用,减少腺体逆行性感染。
手术治疗:有涎石者,先去除涎石。导管口狭窄,可用钝头探针扩张导管口。治疗无效后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腺叶切除术。
2、预后
预后一般良好。
二、中医
1、青黛3~5g,紫金锭一片(研末)加醋调成稀糊状涂患处,干后再涂,约一日6~8次,涂至疼痛减轻,约4~5日。
2、以靛青或嫩柳叶膏敷局部,每日1~2次至消肿。
3、10ml食醋于砚台内用香墨磨成黑汁,以毛笔涂肿处,每日3~4次,共2~5日。
4、鲜天花粉、车前草各50g洗净捣烂加少许食盐敷患处,每日1~2次、共2~5日。
5、鲜仙人掌除去表面绒毛茫刺洗净捣烂敷之,每日2次,共4~6日。
6、冰片粉加冷米汤半匙调匀敷之,每日2~4次,共1~3日。
7、六神丸5~10粒以食醋或白酒调敷,每日2次,共2~4日。
8、黄柏粉与生石膏以3:7比例混匀后,用醋或酒调敷,每日1次,共2~3日。
9、榆、桃、柳、桑、槐于春天发芽时采枝混合煎煮两次,把两次煎汁一起浓缩成膏,敷局部,每日1次,共3~4日。
10、赤小豆50~70粒捣成粉,以温水或鸡蛋清或蜂蜜调糊,摊布上贴敷患处,每日1~2次,共2~4日。
11、鲜蓍草30~60g,分2~3次捣烂取汁加冷开水口服,渣加少许盐敷患处。
12、明矾50g,雄黄45g,冰片3~5g研成细末密封存用,取3~5g以75%酒精调敷患处,每日2~3次,共1~3日。
13、以醋将纱布浸湿,敷患处,30分钟至1小时,每日2次,共2~3日。
14、鲜鱼腥草连根洗净捣烂敷患处,每日2次,共2~4日。
15、如意金黄散以醋调成糊状,每日1次敷至肿消。
16、以金不摸根块捣烂外敷,及注射液(每m1含8g生药)每天1次肌注至消肿,认为疗效显著。